學道未忘名,欲跨揚州鶴。淵明賦歸來,頗恨未恢廓。
平生剛褊性,敢避窮獸搏。君詩如清琴,平淡猶賀若。
泠然山水音,妙響振林壑。寧為太史走,豈事桓溫幕。
樂哉吳望游,微涼生殿閣。況茲積雨后,枕簟謝焚灼。
未能去三彭,便可休六鑿。跌宕文字間,詩酒自相酢。
氣凌李杜豪,力振曹劉弱。偏師攻長城,稍稍出方略。
山川助離騷,景象如宿約。陰風起虛籟,暮靄昏城郭。
菡萏泛金塘,筼筜隕銀籜。臥看曉參橫,坐待殘月落。
不愁衣典盡,尊空莫起酌。明朝醉復醒,生憂押垂腳。
縣齋清坐有懷 其二。宋代。李光。 學道未忘名,欲跨揚州鶴。淵明賦歸來,頗恨未恢廓。平生剛褊性,敢避窮獸搏。君詩如清琴,平淡猶賀若。泠然山水音,妙響振林壑。寧為太史走,豈事桓溫幕。樂哉吳望游,微涼生殿閣。況茲積雨后,枕簟謝焚灼。未能去三彭,便可休六鑿。跌宕文字間,詩酒自相酢。氣凌李杜豪,力振曹劉弱。偏師攻長城,稍稍出方略。山川助離騷,景象如宿約。陰風起虛籟,暮靄昏城郭。菡萏泛金塘,筼筜隕銀籜。臥看曉參橫,坐待殘月落。不愁衣典盡,尊空莫起酌。明朝醉復醒,生憂押垂腳。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次韻賓旸齋中獨坐五首 其三。元代。方回。 蟻潰金堤薄俗頹,圣門誰與嗣云來。良難托諷追風雅,只可微辭紀定哀。有志向能穿虎石,無疑今始悟蛇杯。掀天氣燄吾嘗見,轉首空成一聚埃。
答客說。唐代。白居易。 吾學空門非學仙,恐君此說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應歸兜率天。
題淮陰祠。宋代。張栻。 秦關昔先驅,南鄭豈淹久。夜中丞相歸,平明印垂肘。古來豪杰人,調度出窠臼。登壇一軍驚,六合已在手。從茲看廊清,指揮如運帚。時艱思奇才,廟古酹樽酒。出門望長淮,故國長稂莠。同云正慘澹,人事極紛糾。拘攣儻無累,吾欲獻九九。
梁燕二首 其一。近現代。吳文治。 畫梁燕燕兩雄雌,添得新雛喜可知。羽翼長成飛去也,忘恩有負鬻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