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環環兮相圍,溪亂亂兮漣漪。
花漫漫兮不極,路繚繚兮安之。
棄舟步岸兮欲進復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
莽不知其東西。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風回地近兮將亦聞乎犬雞。信有居者兮,
盍亦往而從之。語何為乎獨秦,
服何為乎異時。見何驚兮遌錯,
貌何野而棲遲。問何迂兮古昔,
聽何感而喑噫。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
天顛地陷兮何有不知。上無君兮孰主,
下無令兮孰隨。身群居而孰法,
子娶嫁而孰媒。既棄此而不用,
何久保而弗離。豈畏伏於亂世兮,
猶魚潛而鳥棲。寧知君之為擾兮,
不知上之可依。豈懲薄而過厚兮,
遂篤信而忘欺。將久習以成俗兮,
亦耳目之無知。眷敘言之綢繆,
與歡意之依稀。及情終而禮闋,
忽回腸而念歸。更酸頻而慘頞,
嘆異世之從容。惜暫遇之偶然,
嗟之離而莫同。舟招招而去岸,
帆冉冉以行風。豁山靄之披袪,
赫曉日之曈曨。驚回舟而返盼,
忽逕斷而溪窮。目恍惚兮圖畫,
心輈張兮夢中。何一人之獨悟,
遂萬世之迷蹤。惟天地之茫茫兮,
故神怪之或容。惟昔王之制治兮,
惡魑魅之人逢。逮後世之陵夷兮,
固人鬼之爭雄。抑武陵之麗秀兮,
故水復而山重。及岸懸而磴絕,
人跡之不到兮,反疑與夫仙通。
君生其地兮,宜神氣之所鍾。
觀顏面之峭峭兮,其秀猶有山水之余風。
憫斯民之無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愿窮探兮遠覽,究非是之所從。
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聾。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宋代。王令。 山環環兮相圍,溪亂亂兮漣漪。花漫漫兮不極,路繚繚兮安之。棄舟步岸兮欲進復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莽不知其東西。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風回地近兮將亦聞乎犬雞。信有居者兮,盍亦往而從之。語何為乎獨秦,服何為乎異時。見何驚兮遌錯,貌何野而棲遲。問何迂兮古昔,聽何感而喑噫。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天顛地陷兮何有不知。上無君兮孰主,下無令兮孰隨。身群居而孰法,子娶嫁而孰媒。既棄此而不用,何久保而弗離。豈畏伏於亂世兮,猶魚潛而鳥棲。寧知君之為擾兮,不知上之可依。豈懲薄而過厚兮,遂篤信而忘欺。將久習以成俗兮,亦耳目之無知。眷敘言之綢繆,與歡意之依稀。及情終而禮闋,忽回腸而念歸。更酸頻而慘頞,嘆異世之從容。惜暫遇之偶然,嗟之離而莫同。舟招招而去岸,帆冉冉以行風。豁山靄之披袪,赫曉日之曈曨。驚回舟而返盼,忽逕斷而溪窮。目恍惚兮圖畫,心輈張兮夢中。何一人之獨悟,遂萬世之迷蹤。惟天地之茫茫兮,故神怪之或容。惟昔王之制治兮,惡魑魅之人逢。逮後世之陵夷兮,固人鬼之爭雄。抑武陵之麗秀兮,故水復而山重。及岸懸而磴絕,人跡之不到兮,反疑與夫仙通。君生其地兮,宜神氣之所鍾。觀顏面之峭峭兮,其秀猶有山水之余風。憫斯民之無知兮,久鬼覆而仙蒙。愿窮探兮遠覽,究非是之所從。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聾。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睡足軒二首。宋代。秦觀。 長年憂患百端慵,開斥僧坊頗有功。地撤蔽虧僧界凈,人除荒穢玉奩空。青天并入揮毫里,白鳥時興隱幾中。最是人間佳絕處,夢殘風鐵響丁東。
題興國寺碧落軒 其二。宋代。陳淵。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后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至牛渚憶魏少英詩。。王僧孺。 楓林曖似畫,沙岸凈如掃。空籠望懸石,回斜見危島。綠草閑游蜂,青葭集輕鴇。徘徊洞初月,浸淫潰春潦。非愿歲物華,徒用風光好。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憶昨行和張十一。唐代。韓愈。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國,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頭輕目朗肌骨健,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沮溺可繼窮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