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病不喜語,客來佰寒暄。
頰舌且不能,況事交字間。
彼總乃吾舊,不見今三年。
一日踏我門,告我將南遷。
問之行所止,其去何由緣。
言方學從師,惜以日月閑。
將求佛所宗,就乞世未傳。
浮舟江海波,蹀屣山岳顛。
行方極所到,未可歲月還。
謂余昔同游,當得送以言。
噫佛與吾學,兩分不相全。
今余與子遇,無異東西轅。
共憩中道間,邂逅相留連。
我駕志在遠,子驅良亦遄。
吾終不爾從,爾終不回旋。
兩各劇所勤,相遠日益懸。
又出所為文,要我加量銓。
熒熒掇其英,曄曄粲滿編。
惜哉不經師,如珠莫鉆穿。
雖有可寶資,終以無用捐。
吾觀古人書,蓋亦不但然。
道德藹於中,口實助使宣。
豈有拔其根,而望華可搴。
不知源所來,何用其流沿。
人材茍不長,得一且可專。
六經眾子文,其治自足觀。
身當圣人時,來學浩萬千。
獨顏才庶蔑,他固未可肩。
人有老於行,不聞可逃天。
子何不從此,去就異說攣。
弗思自解縱,又欲引世纏。
常觀己論徒,恥出妻子前。
彼髠以為羞,爾以為忻懽。
生棄父母養,士得執以鞭。
彼為則遇刑,爾還自稱賢。
羞惡所不存,爾說尚何先。
予欲收子身,解去子所牽。
浴以青冷波,佩以蘭與荃。
相從中道驅,障塞異道偏。
愛之幸其聽,不聽誠可憐。
送僧自總。宋代。王令。 吾病不喜語,客來佰寒暄。頰舌且不能,況事交字間。彼總乃吾舊,不見今三年。一日踏我門,告我將南遷。問之行所止,其去何由緣。言方學從師,惜以日月閑。將求佛所宗,就乞世未傳。浮舟江海波,蹀屣山岳顛。行方極所到,未可歲月還。謂余昔同游,當得送以言。噫佛與吾學,兩分不相全。今余與子遇,無異東西轅。共憩中道間,邂逅相留連。我駕志在遠,子驅良亦遄。吾終不爾從,爾終不回旋。兩各劇所勤,相遠日益懸。又出所為文,要我加量銓。熒熒掇其英,曄曄粲滿編。惜哉不經師,如珠莫鉆穿。雖有可寶資,終以無用捐。吾觀古人書,蓋亦不但然。道德藹於中,口實助使宣。豈有拔其根,而望華可搴。不知源所來,何用其流沿。人材茍不長,得一且可專。六經眾子文,其治自足觀。身當圣人時,來學浩萬千。獨顏才庶蔑,他固未可肩。人有老於行,不聞可逃天。子何不從此,去就異說攣。弗思自解縱,又欲引世纏。常觀己論徒,恥出妻子前。彼髠以為羞,爾以為忻懽。生棄父母養,士得執以鞭。彼為則遇刑,爾還自稱賢。羞惡所不存,爾說尚何先。予欲收子身,解去子所牽。浴以青冷波,佩以蘭與荃。相從中道驅,障塞異道偏。愛之幸其聽,不聽誠可憐。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文舉司理以鸂鶒一雙見遺作詩為謝。宋代。喻良能。 五采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六。宋代。釋祖欽。 禪,樹止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冷地思量真可笑。笑什么,等閑拾得一顆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目病初愈示敬亭貽謀。清代。敦敏。 浮云漸盡尚模糊,慚說星眸戀若珠。對面花如隔秘霧,推窗月似障紗幮。難同阮藉論青白,好向維摩參寂無。忽憶東堂狂飲夜,燈光爛燦醉呼盧。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