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紹圣初,郡英萃朝紳。
道鄉鼓諫舌,勁氣排天閽。
雷霆固難犯,鵷鷺皆喪神。
獨一黃右轄,從容為奏陳。
主圣臣則直,攀檻古所聞。
龍顏為稍霽,投荒貸斧斤。
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輪。
斯人下世久,藹然播清芬。
袁盎當漢代,引卻慎夫人。
用舍雖異致,萬世嫡庶分。
向使李勣輩,將順恨無門。
但謂此家事,一言陷其君。
陸贄得罪唐,不測幾隕身。
陽需以死爭,久之理頗伸。
不如漢汲黯,同朝有公孫。
約議尋即背,巧辭間其臣。
於惟我圣宋,涵養士氣振。
世代有忠鯁,漢唐何足云。
且如唐子方,指摘椒房親。
繼論燈籠錦,將貶嶺外春。
君謨立殿坳,開救蒙寬恩。
宛陵風雅手,長編紀詠存。
嗟嗟此鄒黃,袁陽略同群。
近則唐與蔡,輩出有弟昆。
赤心要無負,肯愛富貴吞。
鄙哉賤丈夫,肉食茍朝昏。
傾危不遑恤,是非誰與論。
前史豈不載,開卷徒沾巾。
伏讀珠玉書,飄飄若凌云。
遐追古作者,寧讓圣俞文。
顧我亦何人,濡毫來效顰。
二賢跡益顯,余波激后塵。
某伏蒙丈人僉判出示嘗與侍郎鄭公淺沙泉唱酬。宋代。李呂。 在昔紹圣初,郡英萃朝紳。道鄉鼓諫舌,勁氣排天閽。雷霆固難犯,鵷鷺皆喪神。獨一黃右轄,從容為奏陳。主圣臣則直,攀檻古所聞。龍顏為稍霽,投荒貸斧斤。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輪。斯人下世久,藹然播清芬。袁盎當漢代,引卻慎夫人。用舍雖異致,萬世嫡庶分。向使李勣輩,將順恨無門。但謂此家事,一言陷其君。陸贄得罪唐,不測幾隕身。陽需以死爭,久之理頗伸。不如漢汲黯,同朝有公孫。約議尋即背,巧辭間其臣。於惟我圣宋,涵養士氣振。世代有忠鯁,漢唐何足云。且如唐子方,指摘椒房親。繼論燈籠錦,將貶嶺外春。君謨立殿坳,開救蒙寬恩。宛陵風雅手,長編紀詠存。嗟嗟此鄒黃,袁陽略同群。近則唐與蔡,輩出有弟昆。赤心要無負,肯愛富貴吞。鄙哉賤丈夫,肉食茍朝昏。傾危不遑恤,是非誰與論。前史豈不載,開卷徒沾巾。伏讀珠玉書,飄飄若凌云。遐追古作者,寧讓圣俞文。顧我亦何人,濡毫來效顰。二賢跡益顯,余波激后塵。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
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中秋雞鳴寺獨坐。明代。陳履。 疏星淡月秣陵秋,獨客翛然動遠愁。萬里音書懸北雁,孤山風物異南樓。光搖石室涼應透,影落銀河凈欲流。是處旅魂驚不定,清砧遙夜送聲幽。
二郎之官房陵作五言唐律兩章送之 其一。宋代。曹彥約。 入幕曾沾祿,之官始問津。邊城甘冷淡,世路識艱辛。責重杯柈省,公馀簡冊頻。先人清白意,百世尚書紳。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煙霞洞四首 其四。宋代。丘處機。 海曲山河洞府低,蓬壺閬苑海東西。仙人玉女時游集,不許桃源過客迷。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俯視蹴飛鳥,仰望捫蒼天。谷崖莽無路,下馬相攀緣。崎嶇幾回轉,猶在數里間。旌旗蔽云日,劍戟森林巒。憩陰摘山果,?壑漱清泉。試看荷戈士,飛走輕飆旋。邊關雖迢遞,大道亦便便。既違澹臺志,驅馳固宜然。悠悠日將夕,始及見平川。未知足力倦,飛騎得前奔。疾風覺后隨,倏忽達軍門。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歡。愿言勵雅操,戮力奉至尊。但愿師奏凱,辛苦馬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