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成道,去何許,
寂寂空山號行府。自從漢末人相值,
因循今莫睹。凄涼古廟落嵓隈,
水繞閒庭縈嫩苔。敕令立觀奉香火,
屈指古十年中來。道士張君見奇古,
精力強明奈寒暑。從前觀心力勤苦,
經畫一新舊堂廡。嘗聞仙者好樓居,
杰閣暈飛接云衢。往來世外隱君子,
萬一鶴馭停須臾。我勸張君更磨練,
莫遣光陰隨物轉。一朝平步玉皇前,
何慮群仙不相面。多少紛紛塵世人,
夢中說夢元非真。妙處工夫如會了,
千百世界現全身。
寄題張道士招真閣。宋代。李呂。 君成道,去何許,寂寂空山號行府。自從漢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凄涼古廟落嵓隈,水繞閒庭縈嫩苔。敕令立觀奉香火,屈指古十年中來。道士張君見奇古,精力強明奈寒暑。從前觀心力勤苦,經畫一新舊堂廡。嘗聞仙者好樓居,杰閣暈飛接云衢。往來世外隱君子,萬一鶴馭停須臾。我勸張君更磨練,莫遣光陰隨物轉。一朝平步玉皇前,何慮群仙不相面。多少紛紛塵世人,夢中說夢元非真。妙處工夫如會了,千百世界現全身。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
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失題十七首 其十七。明代。張弼。 吳淞江口海之堧,聞說留侯世業傳。屯戍孤城無百雉,延師黌舍有三鳣。晴沙自葺袁崧壘,曲埼誰維呂政船。帖帖鯨波無個事,高歌長劍倚青天。
投壺。宋代。劉子翚。 暇日賓月集,投壺雅戲同。傍觀驚妙手,一失廢前功。禮盛周垂憲,詞夸晉起戎。區區論勝負,轉眼事還空。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秋渾不解,先春早發向陽枝。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干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賀新郎·世路風波惡。宋代。辛棄疾。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干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六月十八日自天章入城作。明代。劉基。 天凈山氣涼,溪渾夜來雨。籃輿度疏翠,初日照平楚。高林半長煙,好鳥時自語。煩襟得蕭散,似欲忘羈旅。何當盜賊息,比屋豐禾黍。逍遙丘壑間,鹿麋以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