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盡山嶺頭,歡喜入鄉關。
憶昨冒雨去,寒澀亦多端。
處登糧綱船,出入狗竇寬。
水漲泊無岸,水落淺湊灘。
直待負水順,搖艫離江灣。
虺蜴微細物,托龍逞神奸。
篙工精禱罷,頃刻過千山。
脫或涉不契,風波生坐間。
竄身輙拘滯,伍咐仍比頑。
疑慮狐小潤滑,進退羊獨藩。
僅得黃義叟,可與話歲寒。
論文消永日,長歌當夜闌。
傳聞白水發,川途阻瀰漫。
余益動歸心,掉首辭彎跧。
悵懷陶靖節,不肯效一官。
況為太倉鼠,蠶食殊未安。
肩輿走泥涂,仆夫愁險艱。
附舟計已左,且復行路難。
見向恨不早,興盡而知還。
明朝得善達,那假生羽翰。
稚子爭候門,細君卷簾看。
真樂未渠央,茅檐共團圞。
尚論數千歲,窺管才一斑。
稍定理殘編,補綴令可觀。
尚友天下士,博約加雕鑽。
游談若無味,素手空厚顏。
度事通神明,至理吾豈慳。
設有無父國,而后不可干。
喜入杉嶺。宋代。李呂。 行盡山嶺頭,歡喜入鄉關。憶昨冒雨去,寒澀亦多端。處登糧綱船,出入狗竇寬。水漲泊無岸,水落淺湊灘。直待負水順,搖艫離江灣。虺蜴微細物,托龍逞神奸。篙工精禱罷,頃刻過千山。脫或涉不契,風波生坐間。竄身輙拘滯,伍咐仍比頑。疑慮狐小潤滑,進退羊獨藩。僅得黃義叟,可與話歲寒。論文消永日,長歌當夜闌。傳聞白水發,川途阻瀰漫。余益動歸心,掉首辭彎跧。悵懷陶靖節,不肯效一官。況為太倉鼠,蠶食殊未安。肩輿走泥涂,仆夫愁險艱。附舟計已左,且復行路難。見向恨不早,興盡而知還。明朝得善達,那假生羽翰。稚子爭候門,細君卷簾看。真樂未渠央,茅檐共團圞。尚論數千歲,窺管才一斑。稍定理殘編,補綴令可觀。尚友天下士,博約加雕鑽。游談若無味,素手空厚顏。度事通神明,至理吾豈慳。設有無父國,而后不可干。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
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太原送許侍御出幕歸東都。唐代。耿湋。 昔隨劉越石,今日獨歸時。汾水風煙冷,并州花木遲。荒庭增別夢,野雨失行期。莫向山陽過,鄰人夜笛悲。
蝶戀花·將去揚州重至湖上作。。黃侃。 波上殘陽紅萬疊。小得勾留,不負清秋節。一紀重來情緒別。蘆花替我頭如雪。終古雷塘流未歇。杜牧三生,前事憑誰說。后日風帆天畔葉。夢魂應踏揚州月。
三部樂 和霞盦風后木葉枯脫之作。清代。楊玉銜。 林禿山髡,掃木葉一空,似頭新沐。蠣墻薜荔,凌亂詩人吟屋。未歲寒、松柏先凋,豈梅花五月,笛聲飛玉。橫汾帆亂,又唱大風一曲。更傷揀枝旅雁,當月昏水闊,冷餐寒宿。許教壘完檐幕,焰支窗燭。問塵襟、滌除幾斛。身世淚、真盈一掬。梁月照色,荒三徑、多少余綠。
送馬善徵致仕還吳。明代。鄭岳。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可度嶺二首 其二。。李學一。 馳驅終日度深山,何處人家翠靄間。雞犬數聲云外落,峰巒千疊屋前環。田園雜遝桑麻滿,林木青蒼鳥雀閒。疑是避秦人尚在,只今世遠不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