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伊水東,溪水丘溶溶。兩槳夷猶去,雙鳧上下逢。
馀波通洛浦,倒影浸嵩峰。荷動聞魚躍,沙平見鶴蹤。
島蒲森劍戟,岸柳亞虬龍。并載惟禪客,隨觀有牧童。
風(fēng)傳棹謳遠,露濕釣蓑濃。不是迷津處,何煩問老農(nóng)。
東溪泛舟。宋代。文彥博。 東溪伊水東,溪水丘溶溶。兩槳夷猶去,雙鳧上下逢。馀波通洛浦,倒影浸嵩峰。荷動聞魚躍,沙平見鶴蹤。島蒲森劍戟,岸柳亞虬龍。并載惟禪客,隨觀有牧童。風(fēng)傳棹謳遠,露濕釣蓑濃。不是迷津處,何煩問老農(nóng)。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寬夫。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慶歷七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鎮(zhèn)壓貝州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fù)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朝,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豐六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馬光薦,為平章軍國重事。五年,復(fù)致仕。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卒謚忠烈。有《潞公集》。 ...
文彥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寬夫。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慶歷七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鎮(zhèn)壓貝州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fù)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朝,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豐六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馬光薦,為平章軍國重事。五年,復(fù)致仕。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卒謚忠烈。有《潞公集》。
丙申自壽。。石任之。 神山消息訊東風(fēng)。守到梅花色是空。又借轉(zhuǎn)身春一搦,烈花柔釀想奇功。
江上四哀詩 其四 葉山人元階。清代。姚燮。 葉君乎仲蘭,果以憂郁死。平生千載期,一朝成逝水。自與弱冠交,百間不踰始。直恐寢食離,若將性命委。每約潛深山,十年讀經(jīng)史。動因多事故,飄泊異行軌。邇聞君病劇,吾已客千里。誰知慰問書,竟作墓前誄。意外得兇訃,有淚不能弭。黯絕一寸心,若墮九淵底。慘爾兄弟殂,煢煢各無子。大祧懸千鈞,危哉一發(fā)恃。可憐伯道賢,遽等若敖鬼。身后馀遺文,茫茫付誰氏?遙知湖上樓,敗葉飄故紙。咄嗟眼中人,存者尚有幾。降殃必及善,天道或未爾。豈我葉仲蘭,竟以憂郁死。
忍草庵度夏寄貽京王二。清代。侯文熺。 分將禪舍作書巢,補葺何妨自剪茅。客病最宜親梵夾,家貧只合薦山肴。恰逢花盡荷擎蕊,正苦林疏筍放梢。長吏任教征稅遍,傳呼應(yīng)不到荒郊。
簡孫正字。宋代。趙師秀。 空齋兀兀難消日,況入中年睡亦疏。洗釜煮蔬留客飯,卷簾移菊看人鋤。秋衣因病全更衲,曉鬢迎寒半脫梳。多謝貴交蕓閣里,許令隨意借官書。
綺寮怨 其三 歌席。清代。樊增祥。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聽管弦。又畫閣、軟舞嬌歌,蘭陵酒、淺泛金船。白頭梨園子弟,初相見、記在天寶前。自翠華、迤邐西巡,霓裳曲、往往傳世間。紅燭影搖翠鈿。歌樓聽雨,消磨幾許華年。祇有何戡。數(shù)朝士、到貞元。秦箏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銷魂黯然。憐他柳梢月,花上煙。
梅花百詠 其十三 黃梅。元代。馮子振。 青子初肥色半鮮,綠陰深處壓枝懸。日長幾陣廉纖雨,正是江南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