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琴書一筆床,杜門荏苒送年光。
囊空儘可償詩債,腳倦猶能入醉鄉。
即老菊花偏耐久,未開梅蕊已先香。
眼邊管領閒風景,不識人間更有忙。
閒吟初冬。宋代。真山民。 一架琴書一筆床,杜門荏苒送年光。囊空儘可償詩債,腳倦猶能入醉鄉。即老菊花偏耐久,未開梅蕊已先香。眼邊管領閒風景,不識人間更有忙。
處州麗水人。李生喬嘗以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稱之?;蛟泼鸱?。宋末進士。痛值亂亡,深自湮沒。所至好題詠。有《真山民集》。 ...
真山民。 處州麗水人。李生喬嘗以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稱之。或云名桂芳。宋末進士。痛值亂亡,深自湮沒。所至好題詠。有《真山民集》。
中秋下浣次計幕諸公佳什之韻。。趙善括。 駒隙匆匆不暫留,誰能宴坐學裴休。君攜嘉客江亭醉,我泛扁舟楚澤秋。水浸斜陽紅影濕,煙橫疊巘翠光浮。何時再卜秋屏約,共踏西風爛熳游。
華陰二蓮歌 其四。清代。屈大均。 萬仞蓮花掛碧天,飛來蒼翠玉樓前。美人雙倚仙人掌,舞袖回風絕可憐。
觀道命錄有感。明代。蘇葵。 淫哇聲沸九韶寒,世道污隆用舍間。薄霧偶籠伊洛水,片云爭掩武夷山。千秋遺訓乾坤意,一代成功造化慳。不有上方三尺劍,付誰當日斬權奸。
次韻錢遜叔獨鶴圖三首 其三。宋代。呂本中。 眼明見此出籠鶴,似我北歸辭瘴嵐。慎勿低頭待收養,人間欣戚盡朝三。
戲答李伯襄 其二。明代。伍瑞隆。 暖風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