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路涂泥一尺深,竹輿高下歷千岑。愁霖洗盡梅梢雪,把酒無人慰此心。
過崇仁莫宿山寺書事。宋代。陳淵。 驛路涂泥一尺深,竹輿高下歷千岑。愁霖洗盡梅梢雪,把酒無人慰此心。
(?—1145)宋南劍州沙縣人,字知默,世稱默堂先生。初名漸,字幾叟。早年從學二程,后師楊時。時以其深識圣賢旨趣,妻以女。高宗紹興五年,以廖剛等言,充樞密院編修官。七年以胡安國薦,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察御史,尋遷右正言,入對論恩惠太濫。言秦檜親黨鄭億年有從賊之丑,為檜所惡。主管臺州崇道觀。有《墨堂集》。 ...
陳淵。 (?—1145)宋南劍州沙縣人,字知默,世稱默堂先生。初名漸,字幾叟。早年從學二程,后師楊時。時以其深識圣賢旨趣,妻以女。高宗紹興五年,以廖剛等言,充樞密院編修官。七年以胡安國薦,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察御史,尋遷右正言,入對論恩惠太濫。言秦檜親黨鄭億年有從賊之丑,為檜所惡。主管臺州崇道觀。有《墨堂集》。
送鈐轄館使王公。宋代。解程。 武帳推恩詔十行,雍容鳴玉覲清光。四年愛日民謠浹,五月炎風驛路長。劍閣煙云迷去斾,柳營笳鼓慘離觴。浣花紙貴傅新集,留待詩名繼許昌。
海子橋大風即事一首。明代。童冀。 海子橋西風大作,撲面驚砂似飛雹。蹇驢局促驅不前,仆夫睢盱行屢卻。傍人指點笑相語,誰遣先生此行樂。韓公半醉紗帽偏,童子竦立高吟肩。惟有王郎跛能履,拄杖落手心茫然。君平杖頭無酒錢,羊市街西尋鄭虔。從此避風如避箭,閉門經月不相見。剝啄移時始啟關,旋吸清泉沃塵面。墻頭濁醪如井泉,沈醉不虞歸路遠。城南招提老贊公,三日不見心忡忡。回鞭便欲造虛白,驚見斜陽天際紅。歸來獨坐增永慨,三復平生康節戒。青燈永夜長自憐,白首相隨惟影在。故山萬里孤云飛,一身憔悴誰復知。從今風雨閒柴扉,養取病鶴江南歸。
七言 其二十九。唐代。呂巖。 尋常學道說黃芽,萬水千山覓轉差。有畛有園難下種,無根無腳自開花。九三鼎內烹如酪,六一爐中結似霞。不日成丹應換骨,飛升遙指玉皇家。
春日客感。清代。李周南。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寄張達道先生。宋代。曹勛。 永懷凝神公,履正群仙夸。流目厭塵土,軒冕卑泥沙。羽蓋承倒景,飆輪泛晨霞。前旌絡霄隊,駐節王母家。真童發清謠,云表翔哀笳。樓居映朝日,服采明珠華。萬春等朝菌,歡事詎可涯。瑤席未終醼,零落蟠桃花。想同董奉君,更尋上漢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