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伏田里,三駕游上都。
其誰肯來顧,莫與夫子如。
久積疏野抱,況茲病{上艸下爾}余。
厚意不即報(bào),悁勞在朝晡。
驅(qū)馬寒日中,薄暮到省廬。
屬聞從眾賢,高會羅盤盂。
逡巡望華闥,卻走不及徐。
鸞儀與鴻舉,其勢固自殊。
胡為枉嘉藻,似欲相牽拿。
中論十年舊,見許道義徒。
管鮑久不作,知間幾終初。
豈敢忘君言,誓將守淳愚。
景仁欠道齋禮院予與和叔過之值其方飲引去二。宋代。韓維。 自我伏田里,三駕游上都。其誰肯來顧,莫與夫子如。久積疏野抱,況茲病{上艸下爾}余。厚意不即報(bào),悁勞在朝晡。驅(qū)馬寒日中,薄暮到省廬。屬聞從眾賢,高會羅盤盂。逡巡望華闥,卻走不及徐。鸞儀與鴻舉,其勢固自殊。胡為枉嘉藻,似欲相牽拿。中論十年舊,見許道義徒。管鮑久不作,知間幾終初。豈敢忘君言,誓將守淳愚。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jìn)知制誥、知通進(jìn)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fù)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
韓維。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后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jìn)知制誥、知通進(jìn)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fù)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圣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有人示山水畫卷以為元暉作求詩。宋代。戴表元。 硯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斕斑今亦無。一塢亂云濃似漆,春風(fēng)吹夢過西湖。
首尾吟 其八十三。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
夜飛鵲。近現(xiàn)代。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居近宋廛庭宇,瓜果記當(dāng)年,詩夢閑溫。重認(rèn)蛾眉蟬鬢,花期月夜,紅淚殷勤。素紈半蝕,換宮聲、待返秋魂。但寒山無語,南枝自繞,特地傷神。
將過大乘薄晚不能到既見祖燈以寄一笑。宋代。李之儀。 踏盡田塍轉(zhuǎn)盡山,芥塘猶在夕陽間。主人縮地元多術(shù),何事今朝特見慳。
中都學(xué)舍今百區(qū),聲教遠(yuǎn)及萬方初。新羅百濟(jì)亦遣子,期門羽林皆讀書。
一時復(fù)見制作盛,四境已安攻戰(zhàn)馀。老夫竊祿愧無補(bǔ),惟解區(qū)區(qū)校魯魚。
分教中都。元代。貝瓊。 中都學(xué)舍今百區(qū),聲教遠(yuǎn)及萬方初。新羅百濟(jì)亦遣子,期門羽林皆讀書。一時復(fù)見制作盛,四境已安攻戰(zhàn)馀。老夫竊祿愧無補(bǔ),惟解區(qū)區(qū)校魯魚。
邇年前輩又凄涼,吾教他無敢主張。飲食起居歸道德,笑嬉怒罵出文章。
南軒間氣初歸岳,北客道風(fēng)半落湘。收拾發(fā)揮天所屬,公馀不可以它妨。
至衡陽謁陳提舉國錄君舉 其一。宋代。曾豐。 邇年前輩又凄涼,吾教他無敢主張。飲食起居歸道德,笑嬉怒罵出文章。南軒間氣初歸岳,北客道風(fēng)半落湘。收拾發(fā)揮天所屬,公馀不可以它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