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慕諸圣,不重己靈。
橐弓戢矢,坐享太平。
德山有棒,正好束之高閣。
臨濟有喝,也應(yīng)無處施呈。
偈頌五十一首。宋代。釋大觀。 不慕諸圣,不重己靈。橐弓戢矢,坐享太平。德山有棒,正好束之高閣。臨濟有喝,也應(yīng)無處施呈。
釋大觀,字物初,號慈云,俗姓陸,鄞縣橫溪(今浙江寧波)人。參北澗居簡于凈慈寺,悟旨,典文翰,聲稱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臨安府法相禪院,歷住安吉州顯慈禪寺、紹興府象田興教禪院、慶元府智門禪寺、大慈名山教忠報國禪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編《物初大觀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凈慈寺志》卷一○《法嗣》。 釋大觀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
釋大觀。 釋大觀,字物初,號慈云,俗姓陸,鄞縣橫溪(今浙江寧波)人。參北澗居簡于凈慈寺,悟旨,典文翰,聲稱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臨安府法相禪院,歷住安吉州顯慈禪寺、紹興府象田興教禪院、慶元府智門禪寺、大慈名山教忠報國禪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編《物初大觀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凈慈寺志》卷一○《法嗣》。 釋大觀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題可山梅花巖。宋代。張煒。 高人深欲買山居,常辦栽梅養(yǎng)鶴圖。喜有名園鄰水月,不妨清夢憶江湖。羲之坦腹應(yīng)相愛,和靖掀髯足自娛。旦夕杖藜須踐約,錦囊先束付奚奴。
途中八絕 其二。明代。張家玉。 凜烈寒威戰(zhàn)碧蒼,蕭蕭原野盡荒涼。秾桃嫩李紛零落,獨看青松不避霜。
代人上平江徐郎五首。宋代。曾協(xié)。 秋到人間斂麴塵,于門初見矞星辰。須知宇內(nèi)風(fēng)云合,況是天邊雨露新。盛德可容窺底蘊,殊功端自見經(jīng)綸。不應(yīng)久袖安邦手,運指從教轉(zhuǎn)大鈞。
曾宏父將游吳興示所和葉內(nèi)相八首次其韻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三。宋代。劉一止。 謝家溪亭花鎖碎,尚憶故歲春未闌。覓得小航?jīng)_雨去,濕紅飛處忍朝寒。
酒醒。。劉崧。 野人亂后無歸處,惟有尊前似故鄉(xiāng)。昨夜流江水亭上,五更酒醒月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