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者抱幽素,獨行穿杳冥。有詩吟木客,無駕勒山靈。
寒澗流沙白,秋云入竹青。攜琴向何處,彈與野猿聽。
抱素子作自適圖求題。元代。張翥。 隱者抱幽素,獨行穿杳冥。有詩吟木客,無駕勒山靈。寒澗流沙白,秋云入竹青。攜琴向何處,彈與野猿聽。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游蕩,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
張翥。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游蕩,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夏日即事。宋代。陳良貴。 青氈坐對此虛堂,惟有荷風過短墻。早起卻憐春已去,閒來自覺日偏長。綠迷隋苑顰楊柳,紅褪唐宮怨海棠。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時未定雨違旸。梅梢細聽瀟瀟雨,草色行吟淺淺塘。盡有蓬門堪問字,更無勝地可尋芳。詩從得句吟偏苦,鬢到中年覺漸蒼。贏得蕓編頻課子,官貧方免此身忙。
偕容瞻公同年北上漫興。明代。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燭影搖紅·為木公丈題肥遁廬圖。近現代。袁榮法。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嗚咽淮流語。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眼底淞波,十年歌哭潮來去。摩挲彝鼎勘奇書。健筆班揚侶。指點庭花檻樹。問他時、憑誰認取。桃源何世,付與丹青,暗傳幽素。
春興 其一。。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天荒地老無人識,笑志歌懷亦自如。負米到家春未盡,鄉園行樂想潘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