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殊高百尺樓,如何未遂廣寒游。局拳閬苑梯云手,感慨龍山落帽秋。
空抱壯懷籬下過,權(quán)將佳節(jié)醉中酬。可憐更有傷弓雁,折翅驚號蘆荻洲。
和王一樵九日書懷詩韻四首 其一。清代。劉天誼。 意氣殊高百尺樓,如何未遂廣寒游。局拳閬苑梯云手,感慨龍山落帽秋。空抱壯懷籬下過,權(quán)將佳節(jié)醉中酬。可憐更有傷弓雁,折翅驚號蘆荻洲。
劉天誼(1774—1854),字宜甫,號戒庵,先世深州人,其父實齋徙居于青縣溫褚村(今屬滄縣)。弱冠游泮,秋闈屢試不售,遂絕意進取,肆力于古文辭。與朱煌號稱二杰,著有《同野堂詩文集》。其詩見于《津門詩抄》。 ...
劉天誼。 劉天誼(1774—1854),字宜甫,號戒庵,先世深州人,其父實齋徙居于青縣溫褚村(今屬滄縣)。弱冠游泮,秋闈屢試不售,遂絕意進取,肆力于古文辭。與朱煌號稱二杰,著有《同野堂詩文集》。其詩見于《津門詩抄》。
采桑。唐代。王建。 鳥鳴桑葉間,綠條復(fù)柔柔。攀看去手近,放下長長鉤。黃花蓋野田,白馬少年游。所念豈回顧,良人在高樓。
下皋俱樂亭扁 其十。明代。黃仲昭。 瀟灑林亭僅數(shù)椽,包羅風(fēng)景迥無邊。夜來微雨兼秋至,徹骨清寒疑欲仙。
滿江紅。清代。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故人意,休辜負。鄉(xiāng)間味,甘消受。費松柴一灶,余糧半斗。好客豈拘貧與富,充饑莫論精和陋。飯王孫、粗糲菜根香,逢漂母。
淞江釣者。明代。黎貞。 山中博奕閑王質(zhì),谷口耕鋤老子真。那似淞江風(fēng)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茫茫區(qū)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