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發與子交,二十又五春。手足雖殊體,肝膽寔同身。
朝帷接觴翰,夜幌抱衾裯。殷勤忠款意,寂寞采真游。
親昵物所忌,一旦忽東西。剛腸固無淚,不覺萬行啼。
子時惜我出,餞至□溪濆。離家二百里,不忍兩相分。
情深忘道遠,猶謂咫尺間。行將過嚴瀨,勒轡子當還。
子方執手泣,胡可便暌離。中情一如河,東流無止而。
流水到海止,唯潮兩度來。將心比潮水,一日幾十回。
欲別不成別,背顏強登舟。子騎白馬去,十步九回頭。
出倚帆柱望,望望苦逾濃。馬首出復沒,漸入烏龍峰。
峰高在天半,未晚涵日車。巖阿人已隱,恨不鏟嵯峨。
身雖逐棹發,魂則隨子征。暝泊蘆花渚,寤言呼子名。
迤邐向前馳,徘徊宣歙間。李白題詩處,蹋蘚升孱顏。
升高欲為樂,念子翻成愁。想子已抵家,伯仲聚綢繆。
自此積繁思,思繁如棼絲。柰何三月久,不得子音徽。
客鴻未返塞,夜鵲尚飛南。俚辭寫中悁,一歌百慮覃。
俚詠寄義門鄭十山長叔侄追述嚴陵別意。明代。宋濂。 結發與子交,二十又五春。手足雖殊體,肝膽寔同身。朝帷接觴翰,夜幌抱衾裯。殷勤忠款意,寂寞采真游。親昵物所忌,一旦忽東西。剛腸固無淚,不覺萬行啼。子時惜我出,餞至□溪濆。離家二百里,不忍兩相分。情深忘道遠,猶謂咫尺間。行將過嚴瀨,勒轡子當還。子方執手泣,胡可便暌離。中情一如河,東流無止而。流水到海止,唯潮兩度來。將心比潮水,一日幾十回。欲別不成別,背顏強登舟。子騎白馬去,十步九回頭。出倚帆柱望,望望苦逾濃。馬首出復沒,漸入烏龍峰。峰高在天半,未晚涵日車。巖阿人已隱,恨不鏟嵯峨。身雖逐棹發,魂則隨子征。暝泊蘆花渚,寤言呼子名。迤邐向前馳,徘徊宣歙間。李白題詩處,蹋蘚升孱顏。升高欲為樂,念子翻成愁。想子已抵家,伯仲聚綢繆。自此積繁思,思繁如棼絲。柰何三月久,不得子音徽。客鴻未返塞,夜鵲尚飛南。俚辭寫中悁,一歌百慮覃。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送河內令孫偕兼懷太守晁子長。宋代。梅堯臣。 去年同渡江,江上風雷惡。與君相後先,夜向蘆洲泊。君今作邑太行陽,八月黃河雁初落。漢家借寇吏正閑,到喜秋城罷嚴柝。
與仲安別后奉寄。宋代。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我獨滯一方,后會良未諧。冬初風浪息,蛟龍深蟄雷。其如中原盜,所至尚揚埃。子行莫夷猶,恐致狼虎猜。胡人更遠適,畏死投煙霾。皇天久助順,似不及吾儕。獨以智力免,寧有此理哉。因書寄苦語,亦以謝不才。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開。即當候歸艎,取酒尋尊罍。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災。豫章百里遠,可以慰客懷。須君起我病,同上徐孺臺。
東陂菡萏盛開即事。明代。胡應麟。 紫騮何處系垂楊,菡萏初分太液長。十萬紅妝齊衒色,三千彩袖各飛香。游童戴葉翻歌扇,稚女穿花出畫航。最是夜來添悵絕,湖南一路下新霜。
桃源縣送顏以仁回鼎城。明代。魏觀。 層阿遞流云,繁樹散初旭。之子送我來,我送之子復。既上辰州船,猶聞武陵曲。江空歲云暮,離思泫盈掬。征鴻落寒音,微波汎晴淥。悠悠負芳辰,耿耿企旸谷。臨分致深情,炯若佩瓊玉。人生重天倫,朋友非外屬。渺予尚真率,虛偽悲世俗。采采湘浦蘭,猗猗鼎城竹。行將往從之,一浣延覽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