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纖屈損春蔥,遠山壓損眉峰。早是閑愁萬種。忽聽得賣花聲送,繡針兒不待穿絨。
天凈沙·為董針姑作。元代。呂止庵。 玉纖屈損春蔥,遠山壓損眉峰。早是閑愁萬種。忽聽得賣花聲送,繡針兒不待穿絨。
雪白的雙手常常彎著,累苦了十指纖纖。兩道眉毛淡若遠山,低低地壓迫眉間。心中早已有說不完的愁煩,猛然聽得門外傳來賣花的叫喚,頓時停住了繡針,忘了把線穿。
玉纖:女子的手。春蔥:喻女子手指。
遠山:婦女的眉式。因望之淡如遠山而名。
絨:指繡線。
《全唐詩》有朱絳的《春女怨》:“獨坐紗窗刺繡遲,紫荊花下囀黃鸝。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朱絳存詩僅此一首,卻因末句巧妙的構思留名詩壇。本曲也多少受到了這首小詩的影響。
“玉纖”與“春蔥”、“遠山”與“眉峰”本屬于同一類概念,詩人將它們分拆開來,間以“屈損”、“壓損”的詞語,“損”是無復舊貌的意思。這樣的安排,便帶上了一種昔今對照的意味,較之直言“屈損春蔥”、“壓損眉峰”,更覺婉曲深沉;而“玉纖”、“遠山”的拈出,也暗示出主角董針姑的年輕柔美。針姑是對針線女子的稱呼,因其飛針走線,所以作者先從其“春蔥”寓目入手。所以起首兩句,展示了一名年輕女子一邊擢弄著纖纖素手做針線活,一邊愁眉緊蹙、似有無限心事的形象。
第三句承上啟下。“閑愁萬種”是對“屈損”、“壓損”的小結,“早是”則為領起下文留出了地步。“閑愁”究竟是為了什么作者沒有講,也不易講,因為平平地敘述解釋,難以與上文楚楚動人的愁態匹配平衡。妙在詩人抓住了一個小小的鏡頭,讓這位針線女子停住了手,“繡針兒不待穿絨”。絨即“茸”,是刺繡專用的絲線,因其茸散可以分擘而得名。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是聽到了門外的賣花聲,這無疑是春天來臨的信號。詩人在句前加上了一個“忽”字,顯示了董針姑此前一直沉浸在愁思之中。猛然意識到春天,不禁停止繡作,于是這其間的感春、傷春、懷春、惜春,自憐青春,自念人生,這種種的意境便俱在讀者意中了。這較之朱絳的“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中”顯然更為含蓄、雋永,有青出于藍之妙。
呂止庵,別有呂止軒,疑即一人。生卒、經歷不詳。散曲作品內容感時悲秋,自傷落拓不遇,間有興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遺民。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晴霞結綺"。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今存北詞譜及陽春白雪中。所做散曲作品現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數四套。 ...
呂止庵。 呂止庵,別有呂止軒,疑即一人。生卒、經歷不詳。散曲作品內容感時悲秋,自傷落拓不遇,間有興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遺民。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晴霞結綺"。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今存北詞譜及陽春白雪中。所做散曲作品現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數四套。
平望遇雨。清代。李燧。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風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云擁潮。
閏月三日即事。宋代。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秋日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為許氏贈妾。明代。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艷,山入畫眉顰。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扈從春際上陵四首 其三。明代。于慎行。 云間神闕九關開,樹杪仙輿萬乘來。霧雨蕭蕭陰輦路,松楸郁郁鎖城臺。摐金大樂空山應,裸玉崇儀列辟陪。聞道龍衣親負土,漢家原廟不勝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