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漁父·漁父飲。宋代。蘇軾。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漁父想飲酒,到哪一家去好呢?魚和螃蟹同時交給了酒家換酒喝。飲酒不計多少量,一醉方休。漁父的魚蟹與酒家的酒彼此之間何必談論錢數。
漁父:原為《莊子》和《楚辭》篇名,后用為詞牌名。
一時:同時。分付:交給。
為期:為限。
作品一開頭,就以發問的句式“漁父飲,誰家去”,突出烘托漁父以魚蟹換酒的寧靜氣氛,到底想去哪個酒家。其意有二:一是哪一家能以魚蟹換酒,二是哪一家的酒質最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父的貧苦狀態,也隱含了作者對漁父的深深同情之心。
緊接著寫漁父與酒家的和諧與體貼的良好關系,“酒無多少醉為期”,這是酒家發出的敬言,讓漁父只管飲酒,飲多飲少,酒家不在乎。
最后一句“彼此不論錢數”,是作者的評論,也是點題之筆,充分反映了當地漁父與酒家這些社會底層的人民最寶貴的品質:善良、純真和質樸。用淺易的語言說世俗的生活,盡顯日常生活的狀態與趣味。
第一首詞先敘述后議論,明快自然,寫出了漁父以魚蟹換酒來飲的愉悅心情。突出了漁父“飲”酒中以魚蟹換酒的特有情趣,以及漁父與酒家特有的淳樸的人際關系。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慈竹。宋代。王令。 不求丹鳳食,不學景龍吟。自有慈仁意,相依歲月深。潛符君子道,可媿世人心。徒爾秋郊外,青青數畝陰。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元代。吳當。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
奇臺。清代。史善長。 遠樹千堆合,平沙萬井開。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臺。日落明駝走,風聲驛騎來。紫狐求不易,高閣且徘徊。
和樂天示楊瓊。唐代。元稹。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我語楊瓊瓊莫語,汝雖笑我我笑汝。汝今無復小腰身,不似江陵時好女。楊瓊為我歌送酒,爾憶江陵縣中否。江陵王令骨為灰,車來嫁作尚書婦。盧戡及第嚴澗在,其馀死者十八九。我今賀爾亦自多,爾得老成余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