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飲酒·十一。魏晉。陶淵明。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人稱顏回是仁者,又說榮公有道心。
顏回窮困且短命,榮公挨餓至終身。
雖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貧。
人死之后無所知,稱心生前當自任。
短暫人生雖保養,身死榮名皆不存。
裸葬又有何不好?返歸自然才是真。
顏生: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稱為仁:被稱為仁者;以仁德而著稱。《論語·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家語》:“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榮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有道:指榮啟期能安貧自樂。
屢空:指顏回生活貧困,食用經常空乏。
枯槁:本指草木枯萎,這里指貧困憔悴。
稱(chèn)心:恰合心愿。固:必。
客:用人生如寄、似過客之意,代指短暫的人生。
裸葬:裸體埋葬。惡: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楊王孫所說的“以反吾真”的“真”。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七月朔日聞蛩 其三。。弘歷。 唧唧散涼聲,因風度響輕。由來喧本寂,不有滅皆生。宵景聊復玩,秋懷底事縈。黃姑盼牛渚,屈指若為情。
泛清波摘遍 詠沼內紅魚。清代。陳維崧。 吳娘水閣,幾曲金塘,時聽紅魚跳波響。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蔣。妝臺上。傷春天氣,中酒心情,斜溜明矑還細相。照水釵傾,投餌鬟偏,幾遍惆悵。朝霞漾。寄到啼椷染血,帶得落花鋪絳。愛爾絕代紅妝,水云高曠。渾無恙。嬌鳥籠底去來,美人影中生長。莫管畫溪笠澤,黏天風浪。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宋代。劉克莊。 君子防微謹,嫌疑遠未然。從來納履處,不傍種瓜田。樊圃蕓初熟,耕畦瓞已綿。黃臺雖可摘,東郭未嘗穿。尾虎懲危道,揮蠅慕昔賢。浪云擇地蹈,濡血在山前。
題深省庵。宋代。蒲壽宬。 結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復事清規。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頻去飲泉非為渴,偶來坐石忽忘饑。常談且接頭陀伴,欲說上乘空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