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元代。白樸。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莫不是楊貴妃還在世,她是怎樣逃脫了馬嵬坡的災難呢?曾經為唐明皇捧著硯臺走過來,美麗的面龐風流無比。可恨揮毫的李白,眼看著嬌態走了神,竟筆頭一歪,把墨點在了桃花般艷麗的臉頰上。
仙呂:宮調名。仙呂宮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醉中天:曲牌名。入仙呂宮,亦入越調、雙調。定格句式為五五、七五、六四四,七句七韻,平仄混押。
楊妃:即楊貴妃,唐玄宗的寵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
馬嵬(wéi)災:指唐朝的馬嵬驛兵變。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倉皇由長安出逃,奔向四川,行至馬嵬坡,為平息兵諫,不得不賜白綾令楊貴妃自縊。
捧硯:相傳李白為唐玄宗揮毫寫新詞,楊貴妃為之捧硯,高力士為之脫靴。
殺:用在謂語后面,表示程度深。
叵(pǒ)奈:即叵料,不料,沒來由。猶言可恨。
覷(qù):本意指伺視或窺視,這里是看的意思。
灑松煙:乃作者構想之辭。松煙,用松木燒成的煙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參考資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58
2、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21-22
此曲創作時間難以確證。白樸歷經宋、金、元政權峙立和嬗變的年代,自七歲以來“生長兵間,流落鼠逸”,游走南北,行蹤不定。這首散曲即是作者游戲筆墨的體現。
參考資料:
1、于學劍.白樸戲劇:潑墨如煙.戲劇叢刊,2013(02) :83-89.
這支小令的題目在詩詞里很少見,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節,有懸念,堪稱妙絕。寥寥幾筆,懸念迭起,筆落才發現原來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臉上的一顆痣的聯想。
此曲體物細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現“黑痣”時,不是直接介紹它是如何如何樣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使用比喻也非開門見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首先用兩句驚異語開頭,突出這位佳人之美:“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作者設想她脫險了,至今猶“在”,這種想象是非常大膽新奇的。楊貴妃天生麗質,容貌傾國傾城,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作者將曲中的女子比作楊妃,題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證實。這一比喻顯示了她的美貌,又是為她臉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尋找開脫,可見作者對此題的詠寫,是以愛憐為前提的。
大詩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初曾入長安宮廷三年,相傳受到隆重的寵遇,寫文章時,曾由楊貴妃捧硯,內臣高力士脫靴(后者見于史書,前者則出于傳說)。據此,“曾與明皇捧硯來”該作“曾與太白捧硯來”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寫詩的,所以換個說法,其實際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硯,供李白揮毫。這樣就使得皇帝和貴妃世俗化、平民化了,并使得楊貴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臉風流殺。”這么一個絕代佳人捧著硯臺在旁邊伺候著,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飽蘸濃墨,筆頭一歪,向她的臉上揮去,“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這才留下了一顆黑痣。容華絕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長著一顆才華橫溢的詩人點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襯,益增嬌態。作者并不把李白寫作好色之徒,卻借著他的舉動,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價”,同時也婉曲地表現出臉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與無奈的意味,這再次說明詩人選上這個題目是為了顯露新巧的構思,而沒有輕薄嘲弄的用意。
白樸此曲,以一個“疑”字引出,懸念,情節,心理,寥寥幾筆,全浮于紙上。其藝術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張手法,以一個故事的形式來表現事物,生動活潑,逸趣橫生,反映了作者富艷的才情。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種葛篇。兩漢。曹植。 種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陰。與君初婚時。結發恩義深。歡愛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竊慕棠棣篇。好樂和瑟琴。行年將晚暮。佳人懷異心。恩紀曠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門當何顧。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頸獸。仰有雙棲禽。攀枝長嘆息。淚下沾羅襟。良馬知我悲。延頸對我吟。昔為同池魚。今為商與參。往古皆歡遇。我獨困于今。棄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大明殿早朝。。歐陽元。 扶搖萬里上青霄,鳳闕龍池步步瑤。駝背負琛金絡索,象身備駕玉逍遙。衣冠俯伏傳呼岳,千羽低徊看舞韶。湖海布衣瞻盛事,他時田野夢天朝。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四。清代。瞿士雅。 酒滿金船花滿枝,年年高會趁花時。鶯啼燕語芳菲節,春水晴山祓禊詞。碧草似煙池似鏡,青梅如豆柳如絲。閑徵雅令窮經史,百罰深杯亦不辭。
中秋下浣次計幕諸公佳什之韻。。趙善括。 駒隙匆匆不暫留,誰能宴坐學裴休。君攜嘉客江亭醉,我泛扁舟楚澤秋。水浸斜陽紅影濕,煙橫疊巘翠光浮。何時再卜秋屏約,共踏西風爛熳游。
西樓怨為孔宗魯悼亡作。。樊阜。 鶯啼燕語春漫漫,落花飛絮吹作團。雨歇西樓晚晴薄,弦絲調短催長嘆。玉鏡臺前金剪閑,翠銷帳軟留余寒。半壁銀燈墮煤小,回文錦斷脂香干。魫窗月白光如洗,雙淚如鉛灑髹幾。梧桐音冷么鳳鳴,屏山暗結愁云紫。湘渚飛霜隕蘭茝,些斷巫陽招不起。瑤池青鳥幾時回,幽怨嗚嗚咽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