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欹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臉上金霞細。唐代。溫庭筠。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欹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臉上映出朝霞的點點金光,春色在眉間翠鈿處徜徉。斜倚在鳳凰枕畔,凝視錦被上的鴛鴦。簾外曉鶯唱著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腸。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南柯子“”風蝶令“。《金奩集》入“仙呂宮”。以溫庭筠詞為正體,單調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韻。
金霞:指帳中的妝飾物燦爛生輝,光彩照人。一說指兩頰妝色勻稱,有光澤,若彩霞狀。又說指額頭之飾物,即額黃。細:清淡。古代女妝有濃淡二種。
翠鈿(diàn):唐宋女子的一種面飾,用綠色花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圓形貼在嘴邊酒窩的地方。鈿,即花鈿,用極薄的金屬、彩紙等剪成各種小花、小鳥、小鴨等形狀的飾物。
欹(qī)枕:斜靠在枕頭上。欹,一作“倚”。鴛衾(qīn):繡有鴛鴦鳥圖形的彩色錦被。
簾:一作“儼”。百囀(zhuàn):形容聲音宛轉動聽。囀,一作“轉”。
參考資料:
1、徐國良 方紅芹 注析.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5
2、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3、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63-64
4、柯寶成 編注.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2017:24-25
5、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50-51
《草堂詩余別集》中溫庭筠七首《南歌子》有題曰“閨怨”,可見此詞是溫庭筠眾多的為閨中女子代言的作品之一。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參考資料:
1、鄧喬彬 劉興暉.晚唐五代詞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20
這首詞寫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情,詞人運用象征等藝術手法把相思之情寫得非常含蓄,極盡深婉纏綿之風格。
起拍兩句,寫女主人公臥于金帳中的神情,通過對面部的刻畫表現出來,看似平淡閑適。接著“倚枕”句筆鋒暗轉,寫女主人公倚枕獨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與思戀。“隔簾”二句,寫聞鶯而惜春,聞鶯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時已暮春,黃鶯百囀,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懷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將相思之情點明。從“覆鴛衾”到“鶯百囀”,是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恐此期間,相思正苦。
此詞前兩句抒情不露痕跡,次兩句若隱若現,末句直吐衷腸。全詞除運用象征、觸景生情的手法來表達深婉的相思之情外,還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舊隱約,不可捉摸,達到一種欲露不露、若隱若現的藝術效果,給讀者以無限聯想的空間。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代趙倅燕廣德守錢郎中致語口號。宋代。史浩。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協氣濃。畫戟林中今長貳,紅蓮幕里昔游從。云飛共慶情方洽,鯨飲何妨量有容。且向山城足歡謔,他年接武亞夔龍。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鼓山八詠。。卓肇昌。 海門清泬寥,輕棹欲杭之。月映鰲頭落,流分燕尾支。回帆撾聽鼓,潛壑客探驪。宵靜波心迥,舟搖嶂勢馳。村光遙望渺,歸思度灣遲。唱罷金雞曉,伊人水一涯。
冬至。宋代。馬廷鸞。 山寒律琯又飛灰,萬壑松風冬起雷。風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霽日徘徊。無人獻襪拋塵屨,有客傳觴酦凍醅。天地不教陽德盡,韋編曾叩伏羲來。
喜亥白兄至都。清代。張問陶。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何日鄉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沙。近來苦憶鄉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
秋夜雨有感言懷二首 其一。。韓雍。 客里逢秋感已深,可堪秋夜對秋霖。江湖未遂希文志,丘壑空懸永叔心。云壓戍樓迷畫角,風傳警枕亂清砧。誰憐懷國思鄉處,無限愁腸自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