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空圍恨玉,十香淺捻啼綃。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
別后釵分燕尾,病馀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
西江月·四壁空圍恨玉。宋代。張良臣。 四壁空圍恨玉,十香淺捻啼綃。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別后釵分燕尾,病馀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
我獨自待在空空的閨房里面,十指輕捏著被淚水打濕的手絹。屋外陰云密布,落雨不時敲打著庭院井旁的梧桐樹。樹葉在風雨中凋零飄落,這個時刻那南去的大雁是不會捎信來的。
我們分別后,我從未將碧釵并合,就讓它們像燕尾般在頭發上岔著,相思讓我終日悶悶不樂。攬鏡自照,發現我腰肢銳減已經消瘦不少。走出屋外憑欄夜眺,我仿佛看到南方江邊豆蔻相連根深葉茂,此時夜空參星已經斜照,天色微明拂曉即將來到。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恨玉:指失意抱恨的女子。
十香:十指。啼綃(xiāo):淚水打濕手絹。
殷云:陰云,烏云。度雨:過雨,下雨。
釵分燕尾:釵是雙股的,分開如燕尾形狀。
鏡減鸞腰:照鏡人消瘦。古時女子多以鸞自比。
蠻江:荒江。古時將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荒僻之處稱為蠻荒之地。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黃色,種子形狀像石榴子,有香味,能入藥。
參橫:參星已落,表示夜久將曉。
參考資料:
1、(宋)周密選;秦寰明,蕭鵬注析.絕妙好詞注析:三秦出版社,1993.09:第69頁
2、(南宋)周密編選.絕妙好詞: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10:第61頁
據《絕妙好詞箋》引樓鑰《攻娩集·書張武子詩后》,張良臣閉門讀書,室中空無一物。平時不勉強寫作,或終年無一語,故所作必絕人。此詞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后秋閨傷離念遠之作,造語別致,情味深厚。
參考資料:
1、[南宋]周密選編.絕妙好詞:岳麓書社,2005.1:第60頁
開篇兩句寫思婦獨處空閨,淚落濕巾的情景,對仗工整,情景凄涼。句中的“空”、“恨”、“啼”諸字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態直接觸及到心靈,將思婦相思的情,落寞無依的苦態描摹得維妙維肖,鮮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無書又到。”這二句前句寫景,點明時節,又是“秋雨梧桐落葉時”。后句言事,寫意中人自離鄉背井、遠去他鄉后,音信全無。句中“雁雁”二字的重復,突出了思婦的企盼之切和寄望之厚。“又”字則更深刻地傳達出了思婦的極端失望之情,這種重復的失望要比直接否定的“不”字更讓人難以忍受。這些企盼、寄望與極端失望的對比,讓讀者在為思婦不堪的處境感到悲傷的同時,更由衷佩服詞人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別后釵分燕尾,病余鏡減鸞腰。”換頭二句,前句用比喻的手法,用發釵的分岔開來喻示二人的分離,后句寫思婦因相思而日漸憔悴,衣帶漸寬的情狀,突出了其用意的深摯。
“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句中“豆蔻”二字暗引唐杜牧《贈別》詩中“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之句,點明思婦正值豆蔻年華,卻寂寞無侶,孤單一人。于是,對意中人的思念、哀怨、嗔怒之情都由此生發出來,溢于言外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全詞上片首二句寫其獨居幽恨。人去屋空,形單影只,每日只以淚洗面。而殷云帶雨,濃添離愁,雁過盡而不至,倍覺沉痛哀婉。下片寫別后相思,釵分燕股,鸞鏡腰損,本已不堪。豆蔻映水尚能梢影相連,人卻如參商永分,況長夜難眠,參橫西天,思念未已乎。哀婉沉郁,令人心碎。
全詞語言凝煉,詞情激切,意境哀傷,為讀者描摹出了一位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飽受相思折磨的苦況,感人至深。
張良臣(約公元1174年前后在世)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登進士第。官止監左藏庫。篤學好古,室無長物,妻子不免饑寒。性嗜詩,但不強作,或終年無一句,故所作必絕人。學者稱雪窗先生。良臣著有雪窗集十卷,《絕妙好詞箋》傳于世。 ...
張良臣。 張良臣(約公元1174年前后在世)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于鄞。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登進士第。官止監左藏庫。篤學好古,室無長物,妻子不免饑寒。性嗜詩,但不強作,或終年無一句,故所作必絕人。學者稱雪窗先生。良臣著有雪窗集十卷,《絕妙好詞箋》傳于世。
七月六下夜月下孤飲作。。盧青山。 月光入戶欲邀吾,驚吾睡眼撫吾須。我不能飲不能辭,杯盤列列小風池。我出月色轉熾烈,云中轉出金橘潔。淡宕依回若有語,又羞語切拖云隔。一盞清瑩非飲酒,如飲月色冰心透。我問月亦解飲否,此夜風清如醇酎。我飲月色汝飲風,翩來起舞萬山松。泠泠露滴疏蛙鼓,流螢簌簌飛衣縷。我漸欲醉倚深梧,月四尋我循西隅。嘲吾帽側足斜傾,故蕩我影入波痕。波中有月黃珠瀉,上下誰真復誰假?我不能辨心茫然,鼾聲漸起涼石罅。開眼月去去已久,一星如月當東掛。
訴衷情·茫茫云海浩無邊。宋代。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九鎖步虛詞。宋代。陳洵直。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游遨。洗耳發清響,躡蹻玱鸞高。飛泉落松杪,節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云璈。
飲馬長城窟。。鄭起。 飲馬長城窟,下見征人骨。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誰知征人心,怨殺秦至今。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古來無井飲,赍帶糧盡乾。自從征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里誰能比。
贈越僧。明代。張元凱。 飛錫常攜海上霞,萬松深處掛袈裟。孤云寄跡元無住,流水將心未有涯。文字不曾離貝葉,因緣還出在蓮花。來時一葦輕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