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
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浣溪沙·爭挽桐花兩鬢垂。宋代。周邦彥。 爭挽桐花兩鬢垂,小妝弄影照清池。出簾踏襪趁蜂兒。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夜寒誰肯剪春衣。
小女孩們爭著嚷著摘下桐花插在垂著的兩鬢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邊賣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們還沒穿好鞋子,就踩著襪子蹦出門簾去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鐲壓得她們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撥弄出的聲音是悲傷的。晚上寒冷時誰肯為她們裁制春衣呢?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正體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挽:攀引、牽拉。
桐花:桐樹開的花。
兩鬢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發(fā)髫,兩邊鬢發(fā)下垂。
小妝:稍稍打扮。
踏襪:打著襪角,還沒來得及穿鞋。
趁:追逐。
跳脫:又稱“條脫”,手鐲。
撥盡:彈奏。
剪:裁制。
參考資料:
1、周子瑜.《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選讀 柳永周邦彥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頁
相傳周邦彥在汴京當(dāng)太學(xué)生的時候,見到一群年幼的歌女,本是天真活潑的年齡,卻被送進(jìn)坊曲(唐宋時的青樓),強使學(xué)藝,不得自由。他對她們不幸的命運有著深切的同情,于是有這首詞作。
參考資料:
1、周子瑜.《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選讀 柳永周邦彥詞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04月第1版:第72頁
本詞寫一群天真爛漫的小歌女,其活潑姿態(tài)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有趣。詞的上片三句似電影中三個畫面。首句“爭挽桐花兩鬢垂”,點出她們的年齡和活潑。古代孩童不束發(fā),兩鬢下垂,可見是一些小小女孩兒。她們在樹下爭著鬧著,將桐花摘下來,插到自己的鬢發(fā)上。次句“小妝弄影照清池”,寫年齡雖幼小,已經(jīng)很愛美了。她們插好花稍稍打扮后,紛紛跑到清池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倩影。一個“弄”字,活現(xiàn)出裝模作樣、顧影自憐的可愛相。她們不僅愛美,還十分頑皮淘氣。上結(jié)“出簾踏襪趁蜂兒”是多么有趣的一筆。她們?yōu)榱俗分鹨恢恍⌒〉拿鄯鋬海淮蛑m腳,來不及穿鞋,就掀開簾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寫她們平時是愛美、愛玩的天真無邪小小孩子。上片沒有寫明她們的身份,但從下片可看到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時的妓院)強使學(xué)藝的小女孩兒。
過片兩句“跳脫添金雙腕重,琵琶撥盡四弦悲”,寫她們一本正經(jīng)練藝時的情況:此時坊曲主人給她們戴上飾物。那用金子鑲嵌的手鐲帶在兩只手腕上感到沉重。這“重”字語義雙關(guān),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彈盡一曲聲調(diào)悲哀?!氨弊忠彩请p關(guān),既是曲調(diào)之悲,也是女孩兒們內(nèi)心的悲傷。結(jié)句“歲寒誰肯剪春衣?”這輕輕一點,實是重重一筆,本詞的主旨終于顯示出來。歲暮了,春天來臨,究竟有誰肯為這群女小孩兒添制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沒有人會真正關(guān)心她們的生活。
本詞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筆下,顯得十分出色。寫法上很有特點,一是全詞多用對比:上片女孩兒們的活潑笑鬧和下片受管束、內(nèi)心悲涼形成對比。二是下片中“跳脫添金雙腕重”,坊曲主人為她們外表打扮、裝裝門面,和結(jié)句實際上絲毫不關(guān)心她們生活冷暖形成對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們爭著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過片被動戴上手鐲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對比。通過種種對比,以層層加深的筆法以突出主旨。詞的上片三句從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們的活潑嬌憨和自由歡樂。過片寫出她們的沉重,接著又寫出她們的悲哀,最后點出根本無人真心照顧她們。這樣前面種種的可愛處更引起讀者的愛憐。其三,下片的寫法,特別符合《浣溪沙》這詞調(diào)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兩句一組,一句一組。這一句一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詞的結(jié)句“夜寒誰肯剪春衣”,正是全詞的重心所在。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禁林春望 其一。明代。李孫宸。 禁城開曉望,曙色亂晴陰。柳暗春藏陌,花明暖到林。條風(fēng)翻戲蝶,淑景動鳴禽。最是宸游地,春來雨露深。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
鎮(zhèn)日天臺春有主,小風(fēng)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yún)且粢婚牳琛?/div>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鎮(zhèn)日天臺春有主,小風(fēng)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yún)且粢婚牳琛?
金山。宋代。王洋。 突兀波心倚翠空,他年金碧照魚龍?;馃D(zhuǎn)休惆悵,且看中流樹蔭濃。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xiāng)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歸金華二十五首 其九。明代。孫蕡。 令子內(nèi)庭書制誥,佳孫復(fù)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