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臺。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別。唐代。溫庭筠。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臺。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長嘆愁思,與你離別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斷的梅枝上、還有西部的樓臺上,難舍難分。
千里之外的邊關覆蓋在春雪里,遠去的雁群已經飛來,卻不見你的身影。那長嘆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灘上徘徊。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名。此調有不同格體,俱為雙調,這里列舉一體,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韻兩平韻:下片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四平韻為主,三仄韻借葉。
漢使:本指漢朝出使西域的官員,這里泛指遠戍西陲的將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贈遠人。南朝宋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上高臺:登臺遙望,以寄鄉思。
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
羌(qiāng)笛: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已有2000多年歷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壩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月徘徊:意謂月亮也被凄怨的笛聲所感動而在空中徘徊。
參考資料:
1、陳如江編注.紅樓別夜堪惆悵 花間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08:第21頁
2、周青著.青蛾文集 3: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11:第67頁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此篇是為漢朝和番出塞的女子留戀家鄉,萬不得已而去,到了邊關以后長年思念故土,鄉愁日深,無法排解創作的一首詞。
參考資料:
1、顧農,徐俠著.花間派詞傳 溫庭筠 、皇甫松、韋莊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0頁
此詞表現征人思婦的離愁別怨。
上片采用鋪敘的手法。點明人物、時間、情事,追述征人當年離別的情景。“攀弱柳”句,通過一連串的動作描寫。組接成動人的離別畫面,蘊含著依依難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臺,這些動作均圍繞“漢使離別”這一中心而層層展開。既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又蘊涵濃濃的離別情意。所以耐人尋味。
換頭處描寫思婦遙想邊塞風物,“千里玉關春雪”。構成一幅富有邊塞特征的遼闊蒼茫的畫卷,寄托著對于遠方親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來人不來”,表達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結末兩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視聽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涼的情感氛圍,滲透著征人思婦格外濃烈的悲。王昌齡《從軍行》詩歌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無怨之意。那金閨萬里愁。”溫詞與王詩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品擺脫了溫詞綺美秫艷的一般風格,而是擇用歌詠邊塞題材的典型意象,通過短促剛直的句式、質樸簡潔的語言。更為深切自然地抒寫了征人思婦的愁怨,帶來了獨特的審美享受。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洪陽南溪道中。。石維巖。 輿筍嘔啞山徑迷,秋風著我下南溪。不遭離亂胡濘淖,自覺川原無町畦。萬里鄉愁隨處寫,半竿殘日向人低。朋儕為問生涯似,松鼠穿林與竹雞。
山居遣興。。易蘩。 囂境何如靜境棲,長吟人坐小窗西。地偏時有閒車馬,客至猶能具黍雞。四面松疏蟾送影,半溝水淺燕銜泥。誰知領取幽居趣,合計詩壇細品題。
洞山十詠 其八 透瓶泉。元代。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宋代。楊萬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
解語花·見江岸草花淡紅可愛而賦。清代。黃之雋。 沿洲杜若,蔽石江蘺,荒廟幽馨惹。細花開向無人處,幾點自成風雅。嫣紅淡赭。是暮雨、羅裙吹化。題贈他、真本離騷,盡付湘靈寫。隨意自開自謝。悵蓀橈輕過,搴未盈把。斷崖何處,胭脂買、空想倚舷臨畫。凄涼在野。誰伴汝、月宵煙夜。須異時、移綴漁莊,從楚江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