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飲酒·十八。魏晉。陶淵明。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楊雄生來好酒,家貧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帶著酒肴向陶淵明請教釋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飲盡,有疑難問題都能解答。
當然,你問攻伐別國的計謀,不肯說。
因為仁者考慮問題鄭重認真,當言則言,不當言則不言。
時:常常。賴:依賴,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歡多事的人,這里指勤學好問之人。載醪(láo):帶著酒。祛所惑:解除疑惑問題。《漢書·揚雄傳》說揚雄“家素貧,耆(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
是諮(zī):凡是所詢問的。無不塞:無不得到滿意的答復。塞,充實,充滿。
伐國:《漢書·董仲舒傳》:“聞昔者魯公問柳下惠:‘吾欲伐齊,如何?’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我哉!’”淵明用此典故代指國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謂謹慎小心,仔細考慮。失:過失,失誤。顯默:顯達與寂寞,指出仕與歸隱。
疇昔:往昔,過去。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別杭州承任侍御餞別送至北新關。明代。林光。 陽春襟度變霜臺,十日杭城幾往來。扶善看公伸赤手,有容當世豈無才。畫前易卻須參透,刪后詩真費剪裁。晚雨關頭遠相送。百年懷抱一時開。
答皇甫子循見寄。。歐大任。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云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寄別陳志鴻罷官歸高涼 其一。明代。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上明達皇后冊寶五首 其五 送神用《歆安》。。。郊廟朝會歌辭。 備成熙事,虛徐翠楹。神保聿歸,云車夙征。鑒我休德,神交惚恍。留祉降祥,千秋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