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的《制袍字賜狄仁杰》(《全唐詩》卷五《則天皇后》,第58頁)一詩短小精悍,寥寥12字,達到了褒獎勛臣,樹立典型,駕馭臣下的目的。
這是指公元696年,在契丹攻陷冀州的危機時刻,狄仁杰調任魏州刺史,以民生為要,提振軍民退敵信心,兵不血刃使得契丹退兵,深得百姓愛戴,為其立了生祠;同時龍顏大悅,擢升其為幽州大都督,并親筆在紫袍上寫了“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12個金字,以示表彰。這一表彰,便收錄在《全唐詩》中,名為“制袍字賜狄仁杰”。全詩四句十二字,既是對狄仁杰的表彰,也是對他的激勵。前兩句概括了狄仁杰的功績,說他輔佐朝廷,志守清廉而勤政,后兩句是要求狄仁杰率勵朝中大臣,要他居宰相之位,激勵大臣們同心協力,治理好國家。寥寥數語,既高度肯定了狄仁杰的勤勉施政,又對狄仁杰給予厚望,成為武則天心目中選拔高管的標準版本。狄仁杰不負皇帝的褒獎,忠于皇室,為李氏、武氏均能竭心盡力;在治理民生方面,后人評價其“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難怪狄仁杰故去,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
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寓郭外別業。明代。陶益。 江郭側徑云一隈,石壁歷亂懸莓苔。水長初逢鸂鶒浴,煙消遠辨辛夷開。賢人無來孤象緯,俗物難遣空徘徊。祇應黯黯客懷惡,尺牘細行誰與裁。
閏月三日即事。宋代。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登伯牙琴臺見菊花。。黃節。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秋花晚節多遲暮,古調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依韻和陳秘校見寄。宋代。梅堯臣。 郁郁東堂桂,常期接袂攀。羽翰殊不及,蓬蓽卻空還。江水幾經歲,監中無壯顏。音塵能見問,誰道隔云山。
南岳道中二首。宋代。汪元量。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江云起處蒙蒙濕,山雨來時陣陣涼。欹枕不禁肝肺熱,汪然流涕惜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