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
服勤盡歲月,??止τ?。
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人必侍丹帷。
箴規(guī)響已從,計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后,愿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詠三良。魏晉。陶淵明。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出則陪文輿,人必侍丹帷。箴規(guī)響已從,計議初無虧。一朝長逝后,愿言同此歸。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出仕為官居要職,只怕蹉跎好時光。
一年到頭勤效力,常恐功績不輝煌。
忠情偶爾得表現(xiàn),于是得寵近君王。
出門陪同在車邊,入宮服侍丹帷旁。
規(guī)勸之言即聽取,建議從來不虛枉。
一旦君王長逝后,愿得一道把命亡。
君王恩厚難相忘,君命怎能敢違抗!
面臨墳墓不猶豫,獻身大義志所望。
草叢籠罩高墳墓,黃鳥啼鳴聲悲傷。
三良性命不可救,淚水沾濕我衣裳。
三良:指春秋時秦國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寵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遺囑為之殉葬。
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即整潔衣冠,指準備出仕為官。乘:駕馭,占據(jù)。通津:本指交通要道,這里指高官要職?!豆旁娛攀住そ袢樟佳鐣罚骸昂尾徊吒咦?,先據(jù)要路津?!?/p>
時我遺:即“時遺我”的倒裝句,時不我待之意。我:指三良。
服勤:猶言服侍、效勞。《禮記·檀弓上》:“服勤至死?!笨追f達疏:“服勤者,謂服持勤苦勞辱之事?!北M歲月:一年到頭。
功愈微:功勞甚小。愈:更加。
謬(miù):錯誤,這是作為臣子的自謙之詞。獲露:得到表現(xiàn)。
私:親近,寵愛。
文輿(yú):華美的車子。這里指穆公所乘之車。
丹?。╳éi):紅色的帷幕。這里指穆公寢居之所。
箴(zhēn)規(guī):規(guī)諫勸戒。響已從:一發(fā)言就聽從。
初無虧:從不拒絕或輕視。虧:枉為。
言:語助詞,無意義。同此歸:一道去死?!妒酚洝で乇炯o》之《征義》引應劭曰:“秦穆公與群臣飲,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谑茄傧?、仲行、針虎許諾。及公薨(hōng),皆從死?!?/p>
“君命”句:《史記·秦本紀)載,秦穆公死,康公立,遵照穆公的遺囑,殺了一百七十四人殉葬,秦大夫子車氏三于亦從殉,共“一百七十七人”?!熬部蛇`”即指此事。安,怎能。
“臨穴”句:面對墳墓沒有猶豫。罔(wǎng):無。惟:語助詞,無意義。疑:猶疑,猶豫?!对娊?jīng)·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p>
投義:獻身于大義。攸(yōu):所。希:愿。
“黃鳥”句:《詩經(jīng)·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不可贖:不能挽救贖回。語本《詩經(jīng)·秦風·黃鳥》:“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泫(xuàn)然:傷心流淚的樣子?!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
參考資料:
1、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92-93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31-233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大致有兩說:一說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當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之后不久,約在永初三年(422年),陶淵明五十八歲;一說約作于東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與《雜詩十二首》寫作時間相近,陶淵明五十歲。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31-233
奄息、仲行、針虎三人合稱“三良”,都是杰出的人才,他們?yōu)榍啬鹿吃?,歷代多有詠“三良”的詩文?!蹲髠鳌の墓辍罚骸扒夭魏米?,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薄对娊?jīng)·秦風·黃鳥》就是秦國人民為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個無辜犧牲者而創(chuàng)作的,表示了對殘暴統(tǒng)治者的控訴與譴責。陶淵明的這首詩,則完全稱贊三良的行為,其目的顯然不在詠史,而是借詠三良之事,表彰張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飲毒酒先死的盡忠行為。
全詩可分五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層。前面三個層次描述了“三良”怎樣由貪仕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誓愿追隨君主于地下的,說“三良”終年殷勤服侍秦穆公,因而受到寵愛和信任,為了不忘厚恩,“三良”實踐諾言,心甘情愿為秦穆公殉葬。第四層次贊頌了三良赴死的高義,這與陶淵明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節(jié)義觀是有關的。第五層次,詩人表達了《詩經(jīng)·秦風·黃鳥》同樣的悲憫。結尾說“泫然沾我衣”,其原因除了為三良的死而悲傷,為三良的忠情謬露(本不該流露,仕途險惡,伴君如伴虎)而遺憾外,恐怕更多的是對那慘絕人寰、滅絕人性時代的譴責,為良人的愚忠而悲哀。
從整體上看,作者是從仕途可畏這個角度來吟詠三良的。蘇軾的《和陶詠三良》“仕宦豈不榮,有時纏憂悲。所以靖節(jié)翁,服此黔婁衣”最得此詩主旨。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尬糖лd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jié),凜凜和霜威?;嗜A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jié),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
西飛燕子東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jié)?/div>
銅雀臺。元代。陳孚。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西飛燕子東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jié)?。人生過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見歌舞。獨不念漢家長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鎖秋雨。
為許氏贈妾。明代?;矢P。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ㄒ蚪庹Z艷,山入畫眉顰。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tài)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五桂山飛瀑。明代。梁思誠。 桂嶺插云表,蒼茫天四圍。洪泉劈澗落,寒瀑破空飛。百道穿危磴,千尋下翠微。曉煙洗殘黛,白霧掩輕扉。流響方成韻,聞聲未覺希。香壚思渺渺,廬阜夢依依。雨氣雜晴霰,電光浮夕暉。沿洄卷綃幕,噴薄灑珠璣。低咽青溪玉,斜侵白袷衣。云垂大鵬翼,風助巨鰲威。樹杪層冰折,簾間赤日暉。隔崖煙裊裊,陰壑草霏霏。蜿地長虹似,繃云綵帶非。蓮開太華曉,芝吐雪苗肥。清嘯靈禽和,高吟木客稀。二樓山月白,三島露桃緋。遇物結遐想,觀空悟化機。重林時徙倚,鸞鶴夜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