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zhuǎn)蓬。
客亭。唐代。杜甫。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zhuǎn)蓬。
此詩和《客夜》是同時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寶應(yīng)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這年七月,杜甫送嚴(yán)武還朝,一直送到綿州奉濟(jì)驛,正要回頭,適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這時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此詩和《客夜》是同時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寶應(yīng)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這年七月,杜甫送嚴(yán)武還朝,一直送到綿州奉濟(jì)驛,正要回頭,適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這時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垂虹亭。宋代。陳瓘。 三年為吏住東濱,重到江頭照病身。滿眼碧波輸野鳥,一蓑疏雨屬漁人。隨船曉月孤輪白,入座群山數(shù)點春。張翰英靈應(yīng)笑我,綠袍依舊惹埃塵。
萱堂積慶,桂苑流芳,于門瑞藹佳氣。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西王母、來人世。擁佩從、盡皆珠翠。彩庭下,爭看藍(lán)袍,襯斑斕戲。富貴有誰同,四德躬全,五福由來備。況善斷機遷教,軻親實無異??纯词藷o淹滯。即召入、佐君經(jīng)濟(jì)。愿延壽,鸞軸金花,年年加賜。
應(yīng)天長·萱堂積慶。兩漢。佚名。 萱堂積慶,桂苑流芳,于門瑞藹佳氣。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西王母、來人世。擁佩從、盡皆珠翠。彩庭下,爭看藍(lán)袍,襯斑斕戲。富貴有誰同,四德躬全,五福由來備。況善斷機遷教,軻親實無異??纯词藷o淹滯。即召入、佐君經(jīng)濟(jì)。愿延壽,鸞軸金花,年年加賜。
諸路發(fā)解勸駕。宋代。吳潛。 東郡衣冠盛,南宮榜帖新。諸科唐取士,數(shù)路漢得人。鳴鹿殷勤意,攀龍變化身。若為明主獻(xiàn),忠讜要披陳。
點絳唇 寄興。明代。曹溶。 斜掩紅窗,影迷前日桃花路。送春三度,只有人如故。瘦減腰圍,每被征衫訴。歸心誤,雨聲深處,江上扁舟暮。
冒雨登惠山戲示同游者。明代。沈周。 惠山怪我昨徑去,歸來欲登卻作雨。濕云隔眼失高翠,掉頭不顧真巢父。愿治笠屐往慰謝,眾慮沾濡吾莫沮。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難當(dāng)至耳。呼童挈榼客乃從,一段奇蹤自伊始。西湖山色奇空濛,當(dāng)與此山移此語。
高緯暫時稱狗腳,劉聰依額派官蛙。啄來鸚鵡無香粒,舞徹垂楊有白華。
女頷帶髭疑燕國,細(xì)腰無牝亂蜂衙。蒼天幻出非奇特,走盡銀魂剩得砂。
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五。明代。王夫之。 高緯暫時稱狗腳,劉聰依額派官蛙。啄來鸚鵡無香粒,舞徹垂楊有白華。女頷帶髭疑燕國,細(xì)腰無牝亂蜂衙。蒼天幻出非奇特,走盡銀魂剩得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