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唐代。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首句“兩竿落日溪橋上”,點明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兩竿落日”,則既非在紅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蒼茫之中。在讀者眼前展開的這幅畫中的光線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點是“溪橋上”,則說明詩人行吟之際,既非漫步岸邊,也非泛舟溪面,這為后三句遠(yuǎn)眺岸上柳影、俯視水上綠荷定了方位。
詩的次句“半縷輕煙柳影中”,寫從溪橋上所見的岸柳含煙之景。詩人的觀察極其細(xì)微,用詞也極其精確。這一句中的“半縷輕煙”與上句中的“兩竿落日”,不僅在字面上屬對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內(nèi)在聯(lián)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會含煙;又因落日究竟還有兩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朧彌漫的一片濃煙,只可能是若有若無的“半縷輕煙”;而且,這“半縷輕煙”不可能浮現(xiàn)在日光照到之處,只可能飄蕩在“柳影”籠罩之中。
這前兩句詩純寫景物,但從詩人所選中的落日、煙柳之景,令人感到:畫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帶暗淡的;詩篇的情調(diào)不是那么開朗,而是略帶感傷的。這是為引逗出下半首的綠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環(huán)境氣氛。
詩的三、四兩句“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寫從溪橋上所見的荷葉受風(fēng)之狀。這兩句詩,除以問語“多少”兩字領(lǐng)起,使詩句呈現(xiàn)與所寫內(nèi)容相表里的風(fēng)神搖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兩字托出了青蓋亭亭、簇?fù)碓谒嫔系男螒B(tài),而下句則在“回首”前用了“一時”兩字,傳神入妙地攝取了陣風(fēng)吹來、滿溪荷葉隨風(fēng)翻轉(zhuǎn)這一剎那間的動態(tài)。在古典詩詞中,可以摘舉不少寫風(fēng)荷的句子,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彥《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幾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這幾句詞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點來比較,應(yīng)當(dāng)說,杜牧的這兩句詩把風(fēng)荷的形態(tài)寫得更為飛動,不僅筆下傳神,而且字里含情。
這里,詩人既在寫景之時“隨物以宛轉(zhuǎn)”(《文心雕龍·物色篇》),刻畫入微地曲盡風(fēng)荷的形態(tài)、動態(tài);又在感物之際“與心而徘徊”(同上),別有所會地寫出風(fēng)荷的神態(tài)、情態(tài)。當(dāng)然,風(fēng)荷原本無情,不應(yīng)有恨。風(fēng)荷之恨是從詩人的心目中呈現(xiàn)的。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到無生命的風(fēng)荷之中,帶著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風(fēng)荷“相倚”、“回首”之狀,覺得它們似若有情,心懷恨事,因而把對外界物態(tài)的描摹與自我內(nèi)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為一。這里,表面寫的是綠荷之恨,實則物中見我,寫的是詩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攤破浣溪沙》詞,下半闋換頭兩句“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歷來為人所傳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卻認(rèn)為,這兩句不如它的上半闋開頭兩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并贊賞其“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而原詞接下來還有兩句是:“還與韶光共顦顇,不堪看。”這幾句詞以及王國維的贊語,正可以作杜牧這兩句詩的注腳。聯(lián)系杜牧的遭遇來看,其所表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種芳時不再、美人遲暮之恨。杜牧是一個有政治抱負(fù)和主張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沒落時期,平生志事,百無一酬,這時又受到排擠,出為外官,懷著壯志難酬的隱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筆下,連眼前無情的綠荷,也仿佛充滿哀愁了。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紅棉寺次韻。清代。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yīng)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xù)堯風(fēng)。昏者醒,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fēng)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fēng)月同。秦時何必驅(qū)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jié)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dá)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yuǎn)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yuǎn)慶,昭文千古振家風(fēng)。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fù)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
寄徐氏昆仲。明代。釋函可。 鐘山王氣散殘霞,猶向烏衣識舊家。義士肝腸才子韻,人間富貴夢中花。已知麟閣三秋草,何處青門五色瓜。珍重玉函天藻在,佇看溟渤又飛沙。
題荷花書幀。唐代。康有為。 世界偶然留色相,生涯畢竟托清波。明珰翠羽人曾識,碧漠紅塘夢似過。殘月照來裳佩冷,曉風(fēng)墜后粉痕多。城南詩客頻相問,怊悵朱顏易老何。
盤谷八詠 其一 雞山曉色。。劉璟。 何年天星下,化此金雞峰。峨冠聳危石,翠羽森長松。旋如展翎翅,峙如決雌雄。初瞰接曙色,姿味多奇蹤。雖無司晨唱,晦明若先容。誰將翚飛搆,來此披蒙茸。臨窗契玄理,晤言懷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