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地結菁茆,團團抱虛白。
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
禪堂。唐代。柳宗元。 發地結菁茆,團團抱虛白。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
選擇吉地用青茅蓋成禪堂,青山團團圍住虛白的建筑。
山花飄落在幽靜的門前,忘機的禪客在禪堂端坐。
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觀照于空也不用去解析。
天地萬籟都有緣而生,喧鬧當中也有深深的沉寂。
心與物境本同一而無區別,正像鳥飛不留任何痕跡。
菁茆:即青茅。
虛白:虛白暗指禪堂,堂為環山所抱,意謂心境清靜無欲。
忘機:忘機客,謂重巽。
空:照空,針對“有”而感受“有即是空”。照,觀照、照見之意。
萬籟:各種自然之聲響。緣,因緣,梵語尼陀那。佛教以為森羅萬象皆由緣而生。
窅(y?o舀)然:悵然。
心境:境,指心所攀緣處。心、境本同一而無區別。
柳宗元初貶永州,住龍興寺,曾與和尚交往,探討佛理。龍興寺舊址在瀟水東岸,永州芝山城南太平門內。當年寺里有和尚重巽,即巽公,是湛然的再傳弟子,與柳交往頗深。故柳有《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并作《永州龍興寺西軒記》贈巽上人。組詩《巽公院五詠》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寫的是龍興寺里有關事物和景色。這首《禪堂》是組詩的第三首。
《禪堂》與《凈土堂》、《曲講堂》的內容密切相關,寫的是三堂之一的“禪堂”。而在寫作上稍有變化,先是描寫:“發地結青茆,團團抱虛白。”像是一特寫鏡頭,刻畫出“禪堂”的特點:青茅蓋成的禪堂,青山團團圍住虛白的建筑。然后,由外及內,由物及人,山花飄落在幽靜的門前,禪堂中坐著忘機的禪客,突出了禪客。禪客也自然包括詩人。中間一層,用禪語敘說對佛學的理解: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觀照于全也不用去解析。天地萬籟都有緣而生,喧鬧當中有深深的寂靜。對佛理的理解比較深透,是禪客(詩人)進入禪堂的收獲。最后二句:表現了空有雙亡、心境如一的境界,使詩意得到升華。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送周仲鳴使歸二首次夏嚴州韻 其一。。張羽(鳳舉)。 猶是行春隊里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托雄文紀盛筵。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
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俟居弟雨田并舟南至楊村聞兄潮陽之命別去賦此送之。明代。游樸。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花園即事呈常。唐代。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 其五。宋代。王炎。 清風峽里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靜聽。秋桂秋蘭在深谷,更堪鼻觀挹幽馨。
寧國蔣氏山居四景 其二 梅溪釣艇。明代。程敏政。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