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鸂鶒。唐代。溫庭筠。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一對鸂鶒鳥兒,身上披拂著燦爛的金色花紋,翹起它們那雙翠綠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綠瀅瀅的池面上,掀起了層層的水紋。岸邊海棠花開,一陣瀟瀟春雨過后,天放晴了,紅花滿枝,滴著清亮的水珠兒,更加艷麗。
一位美麗的少女,乍出現在一個心有所悅但卻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卻露出了那一對可愛的酒窩兒于是她趕緊用繡衫遮住了,恰如飛蝶迷戀于陽春煙景。華貴之家,芳菲時節,景物依舊,可是,當日春游之人,今已遠戍邊塞,而且連個信兒都沒有!
菩薩蠻: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翠翹:翠綠色的尾羽。金縷:金色羽毛。鸂(xī)鶒(chì):水鳥,似鴛鴦而比鴛鴦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鴛鴦。
海棠梨:又名海紅、甘棠,二月開紅花,八月果熟。一說就是海棠花,又一說即棠梨。
靨(yè):笑時面頰上的酒窩。
青瑣:刷青漆且雕鏤有連瑣紋的窗戶,泛指華美的窗戶。此處借指華貴之家。芳菲:泛指花草樹木,謂美好時節。周祈《名義考》云:“青瑣,即今之門有殼隔者,刻鏤為連瑣文也。以青涂之,故曰青瑣。”
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隋唐時的遺址大約在今甘肅安西縣城東50公里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
此詞約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間。《樂府紀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參考資料:
1、聶安福導讀.溫庭筠詞集 韋莊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
此詞上闋描寫了一個春色滿園、生意盎然而又充滿著無限幽情的環境。鸂鶒,是如鴛鴦一樣成雙成對兒的象征愛情的鳥。有說:“此以鸂鶒之成雙,喻閨人之獨處。”從全詞看,并非如此。這兩句寫景極其鮮艷,而暗含著歡情,是人眼中之所見。景物本身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下兩句把滿園春色的景物由動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這兩句的關鍵在“雨晴紅滿枝”。如絲的春雨飄灑之后,天色初晴,不僅沒有落紅滿地,而是“紅滿枝”。有“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感覺。如果如蘇東坡所說“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錢泳《履園譚詩》),上闋的四句正是這樣。它由美麗成雙、金縷其身、翠綠其尾的鸂鶒鳥,而到它們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紋,兩情歡洽;再由池及岸,樹上棠梨花開,雨后新晴,紅花滿枝;景色幽美,氣象清新。布局有動(前二句)有靜(后二句),設色有濃(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陳匪石稱溫詞《菩薩蠻》“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舊時月色齋詞譚》)。從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來襯托人情的歡愉。因為“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此處的著力寫景為下闋的意味濃醇奠定基礎。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至此,才出現了人物。她紅潤的兩腮上,有一對酒窩兒。寫一個少女的嬌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動作,又有對動作的掩飾;既有乍見時的內心歡悅,又有猛然引起的內心慌亂,這五個字形神兼備地寫出了少女那顆歡悅卻又不平靜的心。沈祥龍《論詞隨筆》提出:“詞有三要,曰情,曰韻,曰氣。情欲其纏綿,其失也靡。韻欲其飄逸,其失也輕。氣欲其動宕,其失也放。”這句表現情,確很“纏綿”,但是不“靡”;表現韻(味),確很飄逸,但是不“輕”(浮);表現氣(聲氣),確很“動宕”,但是不“放”(蕩)。從詞的結構說,這句是全首的關鍵。
接下來的一句又很警策:“煙草粘飛蝶。’“煙草”,總起來說是陽春煙景,即上闋那綠波蕩漾的春水,那綴滿枝頭的棠梨。在“煙草”與“飛蝶”之間,用了一個“粘”字,可見“飛蝶”之于“煙草”十分迷戀。五、六句聯起來看,上句深情無限,下句景色如畫。但下句是比托襯映上句的,這“繡衫遮笑靨”的人的深情遠韻,恰如飛蝶戀戀于煙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釋首句為少女的妝飾,因而說“繡衫”句“乃承上‘翠翹’句”(見《讀詞偶得》)。也有人認為“繡衫”兩句不過寫女人的衣飾精致華麗而已。而艾治平認為“繡衫”兩句仍緊承上闋,繼續寫人情之歡愉,所不同的是:上闋情隱景中,下闋首二句,人則從后臺走到了前臺來,而以真實的描繪直寫她的歡愉之情。上下闋之間,“意脈不斷”,六句全是寫她昔時兩情初遇那令人難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綿綿。可是此時都如過眼煙云,雖可追懷卻不可復得了。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這句是說,富貴之家,芳菲時節,景物依舊,可是,“玉關音信稀”,當日春游之人,此時已遠戍邊塞,而且連個信兒都沒有。
這首閨情詞,藝術手法頗有獨到之處,而且“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針縷細密,間不容發,其“昔歡今悲”之感,如“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圖《詩品·委曲》)透人心脾。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雨中寄子直。宋代。劉攽。 繁陰不時解,雨氣如深秋。朝衣始絺葛,暮服乃重裘。天事亟變易,得為有常不。如何世上士,欲以全自求。行身繩墨間,蹜蹜空白頭。唯君可語此,意豪力且遒。通衢雖泥涂,未至乘扁舟。興發騎馬來,墊巾故風流。
七月六下夜月下孤飲作。。盧青山。 月光入戶欲邀吾,驚吾睡眼撫吾須。我不能飲不能辭,杯盤列列小風池。我出月色轉熾烈,云中轉出金橘潔。淡宕依回若有語,又羞語切拖云隔。一盞清瑩非飲酒,如飲月色冰心透。我問月亦解飲否,此夜風清如醇酎。我飲月色汝飲風,翩來起舞萬山松。泠泠露滴疏蛙鼓,流螢簌簌飛衣縷。我漸欲醉倚深梧,月四尋我循西隅。嘲吾帽側足斜傾,故蕩我影入波痕。波中有月黃珠瀉,上下誰真復誰假?我不能辨心茫然,鼾聲漸起涼石罅。開眼月去去已久,一星如月當東掛。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二十一 青楓綠嶼。。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牡丹百詠 其十。明代。張淮。 紅玉肌容艷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后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題廬陵王子嘉古城讀書處。。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先生山澤列仙臞,篋無黃金家有書。燈火辛勤三十載,添得秋霜生鬢須。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讀陳編眼如月。堅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寧榻。平生學邁師古人,不負堂堂八尺身。多病豈堪金帶系,歸來獨釣碧溪春。富貴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風多種門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