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輕拂過水面,遠處傳來夜市歌女那婉轉悠揚的歌聲。
站在夜市旁邊的水亭之中,放眼望去,在夜市的燈火之下,正活動著盛妝女子婉麗的身影。
江館:江邊客舍。
細風:微風。
菱歌,采菱之歌。
慢慢:舒緩悠長。
客亭,旅館中的水亭。
小市:小集市。
唐代商業繁榮,中唐以來更有進一步發展。杜牧在《上李太尉論江賊書》中說到,江淮地區的草市,都設在水路兩旁,富室大戶,多住在市上。這首詩中所描繪的“小市”,大概就是這類臨江市鎮上的商市;所謂“江館”,則是市鎮上一所臨江的旅館。詩里寫的,便是詩人夜宿江館所見江邊夜市的景色。
參考資料:
1、李軍.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2年:120
客館臨江,所以開頭先點出環境特點。“水面細風生”,寫的是清風徐來,水波微興的景象。但因為是在朦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憑視覺而是憑觸覺去感知。“生”字樸素而真切地寫出微風新起的動態,透露出在這以前江面的平靜,也透露出詩人在靜默中觀察、感受這江館夜景的情態。因為只有在靜默狀態中,才能敏銳地感覺到微風悄然興起于水面時所帶來的涼意和快感。這個開頭,為全詩定下一個輕柔的基調。?
第二句“菱歌慢慢聲”,轉從聽覺角度來寫。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們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鄉采菱采蓮一類民歌小調。“慢慢聲”,寫出了歌聲的婉曼柔美,舒緩悠揚。在這朦朧的夜色里,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聲,隨著陣陣清風的吹送,顯得格外清揚悅耳,動人遐想。如果說第一句還只是為江邊夜市布置了一個安恬美好的環境,那么這一句就露出了江邊夜市溫馨旖旎的面影,顯示了它特有的風情。
客亭,就是詩人夜宿的江館中的水亭。它緊靠著“小市”,這才能聽到菱歌清唱,看到燈火夜妝,領略水鄉夜市的風情。這一句明確交代了詩人所在的地方和他所要描繪的對象,在全篇中起著點題的作用。詩人不把它放在開頭而特意安排在這里,看來是用過一些心思的。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本比較簡單,缺乏層次與曲折,如果開頭用敘述語點醒,接著連用三個描寫句,不但使全篇傷于平直和一覽無余,而且使后三句略無層遞,變成景物的單純羅列堆砌。現在這樣,將敘述語嵌入前后的描寫句中間,一則可使開頭不過于顯露,二則可使中間稍有頓挫,三則可使末句更加引人注目,作用是多方面的。
末句又轉從視覺角度來寫。透過朦朧的夜色,可以看到不遠處有明亮的燈光,燈光下,正活動著盛妝女子婉麗的身影。“明”字寫燈光,也寫出在明亮燈光照映下鮮麗的服飾和容顏。詩人寫江邊夜市,始則在朦朧中感觸到“水面細風生”,繼則在朦朧中聽到“菱歌慢慢聲”。就在這夜市剛剛撩開面紗,露出隱約的面影時,卻突然插入“客亭臨小市”這一句,使文勢出現頓挫曲折,也使讀者在情緒上稍作間歇和醞釀,跟著詩人一起用視覺去捕捉夜市最動人的一幕。因此當夜市終于展示出它的明麗容顏——“燈火夜妝明”時,景象便顯得分外引人注目,而夜市的風姿也就以鮮明的畫面美和濃郁的詩意美呈現在面前了。
旅館夜宿的題材,往往滲透著凄清孤寂的鄉愁羈思。從“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到這個傳統的相繼不衰。王建這首旅宿詩,卻懷著悠閑欣喜的感情,領略江邊夜市的詩意風情。這里面似乎透露出由于商業經濟的繁榮,出現了新的生活場景,而有關這方面的描繪,在以前的詩歌中是反映得不多的。由此啟漸,“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一類描寫便時常出現詩人筆下。這恰恰反映出了時代生活的變化,和由這種變化引起的詩人視野的擴大,和審美感情的變化。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別駕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十年南省客,半刺領東周。馬向雪中去,人稱洛下游。關河三輔道,云物二陵秋。別思還蕭索,寒塘水自流。
盆池。宋代。陸游。 雨送疏疏響,風吹細細紋。猶稀綠萍點,已映小魚群。傍有一拳石,又生膚寸云。我來閑照影,一笑整綸巾。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新昌縣曉行。明代。鄭善夫。 暝發新昌縣,晨臨赤土隈。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雜樹炊煙出,前涇山照回。忽聞歌伐木,行路興悠哉。
沅州。。何喬新。 潭陽遠在夜郎西,石徑縈紆路轉迷。俗獷猶存盤瓠舊,樹深惟聽鷓鴣啼。茅檐彫弊哀三戶,嵐靄氤氳接五溪。欲吊靈均何處是,江頭蘭芷正凄凄。
乙巳歲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書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內成十詩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