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
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唐代。沈佺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山嶺是廣闊天空與大地的分界,遠離故鄉只看得到無邊的白云。
洛水兩岸風光何其美麗,這里的重山霧瘴難以忍受。
你可渡過那風高浪急的南海,北邊歸去衡陽的大雁陣陣。
兩地間隔著遙遠的距離,何時才能面圣明君呢?
本詩是沈佺期和杜審言之詩。兩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嶺南。審言先起程過大庾嶺去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佺期隨后也過大庾嶺去驩州(今越南乂安省榮市)。
洛浦:洛水之濱,這里指唐東都洛陽。
詩人被流放到“天長地闊”的嶺南,友人不知“人何處”,嶺南京城相隔“萬余里”,內心無限愁苦,但未見詩人表現得痛苦不堪,絕望怨恨,而以“何時重謁圣明君”一句收尾,表達了思念君王的赤誠,節制了悲傷的情感。
首聯即切題“過嶺”?!疤扉L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是描寫過大庾嶺的情景。詩人離開京城長安,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大庾嶺上,頓感天長地闊,宇宙之閎渾無窮。然而這腳下的山嶺卻是個分界線,過了嶺就是“蠻荒”之地風土人情大不一樣了。此時詩人不免產生“去國離家”將為“異域之人”的感嘆,覺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飄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耙娫瓢住保窃娙藢X南的第一個印象和感受。我國古代詩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種聯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詩人利用這傳統的表現手法,以自然澹遠之景表現游子濃郁的深情。
頷聯寫景,以對比的鏡頭,淋漓盡致地抒發思國懷鄉的感情。詩人回憶自己家鄉美麗的風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濕熱蒸郁之氣,兩相對比,倍覺凄苦。
頷聯承“去國離家”,上句抒寫對京洛風光的眷戀,下句言置身大庾嶺頭時百感交集的情懷?!奥迤帧?,即洛水之濱,這里指唐東都洛陽。風光,即風物。武則天執政時期,詩人經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們于洛陽。作為唐王朝的東都,洛陽的風物之盛,自然是詩人親歷目睹過的。如今,詩人站在大庾嶺上,行將踏上瘴氣彌漫的南國之地,不免產生生死難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帳惘。
頸聯轉為懷友,“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審言,意思是說:南海風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過去了嗎?是否已到達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說自己,又似與朋友談心;看那鴻雁到了衡陽就不用再向南飛了,待春暖花開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們還不如雁,只能繼續行役向南,歸期無望?!皫兹骸焙庳S富,耐人尋味:那鴻雁且能“大小相從”,有群伴兒。而你我則分飛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倆能像雁兒一樣作伴就好了。這句詩抒發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進一步表達對杜審言的深刻思念。
尾聯回應首聯,婉轉地表達了盼赦的愿望?!皟傻亟饺f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是寫京都長安與嶺南流放地之間雖然山重水復相距萬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詩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見賢明君王的那一天。這聯詩的遣詞煉意很精妙,既表達了思念君王之赤誠,又沒有諂媚阿諛之意味。將此聯與前幾聯合讀,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來被認為高華典重,但此詩卻不同于那些應制之作。它體現出了“樸厚自是初唐風氣”。(《載酒園詩話又編》)《圍爐詩話》亦評說道:“詩乃心聲,心由境起,境不一則心亦不一,言心之詞,豈能盡出于高華典重哉!”詩人從北方的宮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與境都起了重大的變化,因此寫出了這真摯動人氣韻流暢的詩篇。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后,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后,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丶陕暡?,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春盡夜坐三首。宋代。楊萬里。 病夫說病訴旁人,他自開眉我自顰。後有病夫看病句,不須告欣亦沾巾。
秋夜玩月。明代。許炯。 霄漢懸冰鏡,玲瓏照錦城。秋飆涼似洗,梧葉落無聲。綺席流輝濕,金波碎影明。玉關今夕望,惆悵故鄉情。
空王子。宋代。釋慧空。 空王子之空而靈,拈起缽飯忘了羹。一生看經不識字,總十二部為一句。一生說禪不動口,噴嚏也成師子吼。阿呵呵,黃面瞿曇爭柰何。咄咄咄,是甚衲僧臭皮襪。
題大姚山圖三首 其二。宋代。米友仁。 老年尚喜管城子,更愛好山江上青。武林秋高曉欲雨,正若此畫云冥冥。
大隱園為陳司理題。明代。胡應麟。 衡陽七十峰,洞庭八百里。翛然五畝宅,結搆傍江汜。仄徑穿藤蘿,層軒萟桃李。白云何英英,丹霞亦靡靡??沾淞髦亻埽謲節櫹鎺住V魅私痖|彥,夙昔厭紈綺。名家孟公后,俠氣元龍侶。高言和陽春,清響激流徵??v橫彩毫落,燁燁雋聲起。朝辭薊門燕,夕佐越臺理。騄驥游天閑,鸞鳳出榛枳。一丘寧獨樂,十載曠棲止。緬懷東方生,大隱帝鄉邇。聊用名吾園,歸夢時徙倚。伊余東海民,蚤歲群鹿豕。孤悰托松桂,幽夢結蘭芷。側聞輞川勝,佳興浩難已。冉冉攜芳尊,悠悠負綠綺。攜我初平石,適君仲長里。青鞋與布襪,行邁自茲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