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華清宮三首·其一。唐代。崔櫓。 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盤旋的山中小道雜草叢生,再也沒有當年皇帝來時御輦上鸞鈴的鳴響。被高入云端的樹木籠罩起來的皇宮依然一片碧綠,但寒氣襲人。
多情明月, 自去自來。玉闌縱存, 已經無人玩賞。
回磴(dènɡ):盤旋的登山石徑。
鳴鸞(luán):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
闌(lán)干:欄桿。
寫天寶之亂以后華清宮的荒涼景色,而其作意則在于緬懷唐帝國先朝的隆盛,感嘆現在的衰敗,有很濃重的感傷情緒。
前一首起句寫驪山磴道。用石頭修得非常工致整齊的回環磴道,也就是當日皇帝來時乘坐御輦經過的地方。御輦既不重來,輦上鸞鈴的鳴聲也就絕響了。鳴鸞既經絕響,磴道自然也就荒草叢生。次句寫山中宮殿。皇帝不來,宮殿當然空著。樹木長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稱“云樹”,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這深深云樹包圍起來的皇宮,雖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現一片碧綠,也許還更碧綠了,但由于空著,就充滿了寒冷的氣氛。只這一“寒”字,就把宮中富貴繁華,珠歌翠舞,錦衣玉食一掃而空。后半轉入夜景,寫人事更變之后,多情明月,雖然依舊出沒其間,但空山寒殿,已經無人玩賞。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天寶十載(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驪山盟誓,“愿世世為夫婦”。詩人想象他們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連昌宮詞》中所寫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樓,太真(楊妃)同憑闌干立”一樣,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闌干,但現在卻只余明月,自去自來,而先帝貴妃,俱歸寂寞,玉闌縱存,卻更無人倚了。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
崔櫓。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雨中四首。宋代。趙蕃。 稍稍風頭變,侵侵雨腳來。峰巒忽成暗,云霧亦旋開。謾易炎涼候,無矜狡獪才。天高獨鳥度,林合亂蟬哀。
易元吉畫猿。。劉摰。 槲林秋葉青玉繁,枝間倒掛秋山猿。古面睢盱露瘦月,氄毛勻膩舒玄云。老猿顧子稍留滯,小猿引臂勞攀援。坐疑跳躑避人去,彷佛悲嘯生壁間。巴山楚峽幾千里,寒巖數丈移秋軒。渺然獨起林壑志,平生愿得與彼群。吾知畫者古有說,神鬼為易犬馬難。物之有象眾所識,難以偽筆淆其真。傳聞易生近已死,此筆遂絕無幾存。安得千金買遺紙,真偽常與識者論。
部齋閒居簡周伯明寅長。明代。王廷相。 省垣梧竹抱幽虛,吏散蕭然似隱居。風冷池亭猶岸幘,日斜窗幾有攤書。身依明主忻難遇,官佐戎機愧自疏。有美東曹稱獨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甲子請告絕句十二首中多綴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一。明代。林熙春。 為賦初衣愧不才,寧云幾動見幾回。起家忠諫勞天語,一字千金換不來。
和崔象之紫菊。宋代。韓億。 紫菊披香碎曉霞,年年霜晚賞奇葩。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砂。雨徑蕭疏凌蘚暈,露叢芬馥敵蘭芽。孤標只取當筵重,不似尋常泛酒花。
南湖有鷗成群里閭間云數十年未嘗見也實塵中。宋代。張镃。 朝陽鳴鳳國之祥,瑞事吾家鷗鷺行。最愛幾聲煙外響,和他漁艇獨敲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