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圓。
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亦既窮登陟,荒藹橫目前。
窺巖不睹景,披林豈見天。
陽烏尚傾翰,幽篁未為邅。
退尋平常時,安知巢穴難。
風雨非攸吝,擁志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此日即千年。
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南北朝。謝靈運。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圓。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亦既窮登陟,荒藹橫目前。窺巖不睹景,披林豈見天。陽烏尚傾翰,幽篁未為邅。退尋平常時,安知巢穴難。風雨非攸吝,擁志誰與宣。倘有同枝條,此日即千年。
我出行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開船等待圓月升起。
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
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也曾登巖爬山將這一帶的山水游覽遍了,巖高林密人跡罕到之處又展現在面前。
從巖石縫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陽,撥開叢林的枝葉也看不到天空。
太陽尚且放射光輝,竹林雖然幽深,但并不太難走。
平時隱退思考的時候,才知道隱居生活是多么艱難。
隱居生活的艱苦倒不值得憂慮,可心中抱有的志趣跟誰去訴說呢。
尚且有志趣相同的人,過一日勝似千年。
歸瀨(lài):當為地名,但未詳所在。三瀑布、兩溪:亦不詳所指。疑都在始寧石門附近。
日垂:太陽落山的時候。
放舟:開船。
候:等待。
沫(mò)江、涉(shè)清:互文同意,都是指在清澈的江水上浮行。
免風濤:避開風浪。即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
漪漣(yī lián):魚鱗似的細小波紋。語源《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積石:層層疊疊的巖石。
竦(sǒng)兩溪: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竦”同“聳”。
飛泉倒三山: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亦既:相當于“也曾”、“又曾”,用來追述從前發生過的事。
窮登陟(zhì):登巖爬山將這一帶的山水游覽遍了。
目前:面前。
窺(kuī)巖:從巖石縫隙往外看。
不睹景:看不到太陽。
披林:撥開叢林的枝葉。
陽烏:傳說日中有烏,故以陽烏指稱太陽。
傾翰(hàn):本指烏鳥掉灑羽毛,這里喻指太陽放射光輝。
幽篁(huáng):茂密深暗的竹叢。
邅(zhān):難行。
尋:思考。
巢穴:巢居穴處,這里代指隱居生活。
攸(yōu):所。
吝(lìn):顧惜,憂慮。
擁:擁有,具有。
宣(xuān):表明。
同枝條:比喻志趣相同的人。
此日即千年:過一日勝似千年。
參考資料:
1、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岳麓書社,1999年08月:98-99
2、胡大雷選注.謝靈運鮑照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01月:77-78
這首詩為元嘉七年(430年)謝靈運與曇隆、法流分別后,重臨石門瀑布時所作。詩人見石門瀑布環境壯觀而優雅,追憶昔游,懷念二師,再次流露隱逸孤苦的矛盾心態,于是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岳麓書社,1999年08月:98-99
這首詩由夜游、晝游及感受三部分組成,每部分各占六句。按游覽的時間順序說,是晝游在先,夜游在后,而詩中卻將夜游部分置于晝游之前。詩的首二句即從日暮寫起,言暮時繼續行游,至月夜而泛舟江上。次二句寫水面如鏡,風波不起。上有月光清朗,下有微波蕩漾,水天一色,交相輝映,浸淫在一派閑靜輕柔的氛圍之中。而“沫”、“涉”二字又透出游者的情態,二字以工整的對仗,表現了主人公在江上縱情嬉戲的歡快情趣。五、六兩句寫夜行所見的奇異景色以應題。這兩句以“竦”字描摹巨石的突起聳立之狀,以“倒”字形容飛瀑的傾瀉直下之勢,仿佛石破天驚,蔚成壯觀。以上六句,寫出了夜游由陸路到水行,最后抵達目的地的全過程,而所見江水的平靜和三山兩溪的奇崛又情味迥異,生動地再現了景觀的不同風神,可謂搖曳生姿。
“亦既窮登陟”以下六句,以倒敘筆法追憶晝游的所見之景。登山眺覽,惟見一片莽莽蒼蒼的景象。“荒藹”句為總寫,概括了幽僻深杳的總體印象;“窺巖”和“披林”兩句則分寫山高、林密。重巖疊嶂、樹林茂密,以至連天日都仿佛被遮蔽不見了。這里是用夸飾的手法極寫環境之艱險,以為下文的張本。接下來“陽烏”兩句,為記憶中的白晝游程攝下最后一個鏡頭:行者披著夕陽的余暉,正在幽深的竹林之中穿越而行。這兩句中的“尚傾翰”、“未為邅”,與上兩句的“不睹景”、“豈見天”似相牴牾,其實一為記實,一為描寫,蓋因用筆虛實之不同也。這六句從登山寫到返程,最后以“陽烏傾翰”回顧照應到詩的首句,遂以“日垂”為契機,把晝游和夜游、山行和水行連成一氣。全詩的寫景紀游部分以后一段行程的起點發端,以前一段行程的終點收煞,攔腰說起,首尾承接,不僅使整個紀游部分顯得神固氣完,而且也使詩的章法布置別開生面,頗有奇觀意外之妙。
詩的最后六句抒寫感受。詩人由此番登陟的親身經歷,聯想到巢居穴處的巖棲之難。巢穴的不蔽風雨固然可憂,然而更可憂的,是沒有可以一吐衷腸的知己。這里或指詩人的“方外交”曇隆和法流二法師,這兩位友人都是“辭恩愛,棄妻子,輕舉入山”而作“高棲之游”的。詩人在《山居賦》中曾說:“苦節之僧,明發懷抱。……雖一日以千載,猶恨相遇之不早。”意謂:朋友相得之歡,一日勝似一千年。志同道合的朋友總是相見恨晚,此日如能同游,應該是十分歡欣雀躍。謝靈運在其吟詠石門的篇什中,每多抒寫寂寞之感,如“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發”等。此詩亦然。詩中的感受既是在登山過程中直接觸發的,因而詩人將晝游部分移后,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只有如此才便于使情景相關處連成一體,而避免了將情與景截分兩橛的弊病。這種在章法布局上的縝密用意,正是大謝詩慘淡經營的一個重要方面。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
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丙寅正月十日召諸王臣工集重華宮聯句。。弘歷。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賡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俗沿桃菜協良辰。矞云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競時新。普天共仰升平慶,率土咸沾化育仁。擊壤堯衢民氣豫,紐芽禹甸物情訚。匪今稔歲祥為大,自古天倫樂是真。回憶文筵歌撒荔,久銘帝德粲雕珉。九重瑞靄舒佳景,六出瓊葩應大鈞。絲管清音天上至,瑯玕古色座中陳。曈昽旭日臨青瑣,繚繞祥煙護紫宸。一德景行先圣業,同堂嘉敘古風淳。欣開錦席酬三叔,尚記仙詩和四賓。鋪首宜春書吉字,地衣送暖襲華裀。屏開鸞影輝丹宇,砌轉鰲峰映碧峋。列坐承恩齊搦管,分行肅侍儼垂紳。光生幾研分題遍,響遏韶鈞得句頻。銀漢分支涵雨露,猊煙結篆引璘彬。禮陶樂淑私須克,孔思周情道在純。何必聯吟誇有過,也知群擢愿希荀。九華枝外依仙島,五色云中仰圣人。駘蕩風微騰紫蓋,慈寧福厚錫蒼旻。喜瞻隴麥千疇潤,恰數階蓂十葉勻。魚藻載歌恩似海,龍文健舉筆如神。拜飏頓覺詩懷暢,衎樂過于酒味醇。乳液廣沾仙掌露,雕盤屢給大官珍。寶幡巧剪懸雙勝,脆縷紛堆薦五辛。漸轉晴暉遲藹藹,微生陽氣始礥礥。已教彩燕翔珠箔,未許青牛迓綺闉。歌繼柏梁宗異并,人來枵詣燕游申。爻占云陸鴻儀漸,風詠周南麟趾振。湑露早叨陪上日,需云又慶值初旬。鏗訇仙籟聞鏘佩,優渥宮壺捧賜銀。祥啟重華光糺縵,班隨群列禮遵循。瑞云樂奏聲盈耳,堅齒香浮醴入唇。十八數符瀛苑侶,大千界樂化臺民。輯圭劍履通重譯,獻贐梯航到八閩。遍覆寰區唯豈弟,迪知宅俊在忱恂。芬馨饌玉頒緗核,皦繹摐金葉磬均。艷發唐花嗤羯鼓,風回文沼蹙魚鱗。丁冬蓮漏來西極,錯落珠燈綴大秦。近傍御床邀異數,重揚天藻續前因。探源遠溯龍門浪,覓韻艱披鳥道榛。殿是集賢傳雅事,職司簪筆步芳塵。詔寬禮數無拘束,喜溢天顏展笑嚬。嘉會恰逢幾暇頃,寵光兼被歲寒身。暖隨東陸符星指,霽豁西山帶雪皴。敢擬歡娛同宴鎬,為酬勤動想吹豳。庭羅寶樹霞千疊,詩擘瑤箋韻幾巡。計日夜珠剛就滿,笑看瑞葉尚馀津。
送汪僉事之湖南三首 其一。明代。陸粲。 分司冠動神羊影,江渚舟沖白鷺群。見說武昌風日好,楚王宮殿藹晴云。
疊韻酬洗奕倩。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嶼南宿別貢士林執中。明代。王恭。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為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花嶼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
留通商館數日。宋代。鄧深。 商館非閑地,閑人偶在旁。無端聲利役,有許去來忙。受雨芭蕉響,懷風{禾罷}稏香。江郊秋易盛,早獻十分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