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閑。
草根侵柱礎(chǔ),苔色上門關(guān)。
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唐代。岑參。 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閑。草根侵柱礎(chǔ),苔色上門關(guān)。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公府之中每日無事可辦,我們同僚只是覺得清閑。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將大門爬滿。
硯水之中時而掠過鳥影,卷起簾子面對青天群山。
新的詩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間又在夢中東還。
李判官:指當(dāng)時封常清幕下判宮李棲筠。使院:即北庭節(jié)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參及其同僚的辦公處。
柱礎(chǔ):柱子的基石。
門關(guān):門閂。
飲硯(yàn):鳥影掠過,如飲硯水。
東還:東歸。詩人在西北邊塞,故云。
唐天寶十三載(754年),詩人赴北庭都護(hù)府任職于封常清軍幕,這首詩即是與同僚李棲筠的酬和之作。當(dāng)時值封常清受降回軍之后,北庭一帶暫時安定無事。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期間幕府中閑靜的生活。
參考資料:
1、高光復(fù).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詩的首聯(lián)中“日無事”、“只是閑”從兩個方面點出“閑”字。“日”、“只”都對“閑”加以強調(diào)。“閑”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diào),以疏談的筆調(diào)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閑靜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草根侵柱礎(chǔ),苔色上門關(guān)”,這兩句寫公府之內(nèi)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chǔ)間的草根、門關(guān)上的苔色作細(xì)致觀察,可見“吾輩只是閑”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刻畫極細(xì)致入微。“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寫飛鳥并不直接去寫,卻以鳥影掠過硯水來寫,由府內(nèi)自然轉(zhuǎn)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飲”字,把鳥影掠過硯水好似啄水的形態(tài)寫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這種閑情是只在“無事”時才有的。后—句用“卷簾”把詩人的視線由府內(nèi)轉(zhuǎn)到府外,與上句是同樣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滿目青山,場面卻是松開闊極有邊塞特征的。這種逸致也是“無事”時才有的。上下兩句,由近及遠(yuǎn),一動一靜,均突出了閑靜情趣。
詩的最后兩句承上文寫鄉(xiāng)思:“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能在邊地字斟句酌,從容吟詩,仍流露“閑”字,而新詩未足即被鄉(xiāng)夢打斷,寫“閑”中鄉(xiāng)思愈切,十分符合閑居異地的生活情調(diào)。
這首詩以“閑”字為貫串全詩的線索,而以鄉(xiāng)思作結(jié),中間四句寫閑居所見景物,寫近景則刻畫入微,寫遠(yuǎn)景則場面開闊,筆法輕松疏談。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xué),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cè),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fēng)送漢節(jié),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xué)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fù)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jié),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fù)須疑。
夫人閤端午帖子 其六。唐代。胡宿。 魚龍曼衍夸宮戲,湘虙浮沈衒水嬉。齊上圣皇千萬壽,飄然仙樂在瑤池。
自遣。明代。許繼。 臥疴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既為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銅雀妓。明代。袁凱。 流塵拂還集,絜糒儼然陳。歌吹自朝暮,君王寧復(fù)聞。松柏有時摧,妾非百年人。愿為陵上土,歲久得相親。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
以茲幾躊踷,孤負(fù)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fù)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fēng)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xù)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yuǎn)飛不我延。
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元代。王逢。 淮王昔下江南城,萬灶兵擁雙霓旌。錦裘繡帽白玉帶,金戈鐵馬紅鞶纓。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鯊魚箙。鹿麛晝號猿抱木,王師所過全生育。彤弓親授圣天子,弓影射入東吳水。水波恍浸銅柱標(biāo),仰見浮屠半霄起。王當(dāng)是時戢武功,指顧草樹生春風(fēng)。宋家降璽朝暮得,思罷貫革垂無窮。浮屠上層龍所宮,寶盤細(xì)碧蓮花同。弦張滿月報騶發(fā),忽露半笴薌云中。鐃歌啁轟鼓笳競,父老頓足歡聲應(yīng)。泗州使返睢陽亡,漢關(guān)將入天山定。兩賢成敗關(guān)衰盛,雄材逸氣王誰并。我浮扁舟五湖興,載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經(jīng)過合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