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無恙啊,湘江!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這次前去,何時再讓返航?
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上,逆水而行。
好在:依舊,如故。
上來:逆水而來。
遣:使。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滿懷希望返回長安,但席未暇暖,即于三月十三日被遷為柳州刺史。帶著難以言說的悲憤和憂傷,他與同時被遷為連州刺史的劉禹錫相伴,長辭國門,再次踏上了遙遠的遷謫路途。這首《再上湘江》,便是行至湖南境內寫下的。
參考資料:
1、尚永亮,洪迎華.《柳宗元集》:鳳凰出版社,2007.09 :23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來”這兩句,緊扣題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時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綠,兩岸雜花生樹,青山疊翠,柳宗元對眾山之會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過。可是此時此地,他卻無心欣賞,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帶過,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貶這一令人傷心的事件上來,所以次句詩,便緊接首句,頂前補足,用“今朝又上來”承接,不著議論,不寫景物.滿腔悲憤,藏而不露。
“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這兩句,轉筆寫對前途的憂慮。不知此去要經過幾度春秋?貶在離京城萬里之外的荒遠邊州,何時才能被召還?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栗啊!柳宗元離開京城長安以后,對京城是眷戀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地方,而柳州當時是一片開墾很少的荒涼之地,古樹參天,雜草叢生,毒蛇猛獸,比比皆是,而且瘴癘之氣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這里視為畏途,從秦漢以來,這里一直是謫放罪人的地方。想到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在《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中,從“翁仲遺墟草樹平”一句看來,他已流露出“長安不見使人愁”的情懷。劉禹錫酬贈詩中的“歸目并隨回雁盡”,也同樣流露出對京城的眷戀和對北歸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卻再沒有回來。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達柳州;七月十七日,隨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長期被貶遠州,精神上受到壓抑,已經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憲宗因受尊號,實行大赦,經裴度說情,憲宗才決定在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時柳宗元已經病人沉疴,詔書未到柳州,宗元便在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長逝了。“更遣幾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與好友劉禹錫作鄰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的詩句,已經成為詩讖,一代大文學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歲。讀此詩,對他的悲劇生涯,讀者會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絕句,語言樸素無華,如對友人說家常話,毫無斧鑿痕跡,通俗而又自然。后兩句詩用虛擬的手法來表現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設問“更遣幾年回”來作結,把思維活動表現得很真切,頗有情趣。雖篇幅短小,仍不失為一篇清新雋永的小詩。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
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
送鄭子寬棄官東游便歸女幾。唐代。李群玉。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相逢十年舊,嚬笑等歡慽.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停食不盡意,傾意悵可惜。云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回車三鄉(xiāng)路,仙菊正堪摘。寄謝杜蘭香,何年別張碩。
題盡。明代。張?zhí)熨x。 何處丹青妙入神,筆端拗出桃源春。黃云碧嶂閒春色,應有知機人避秦。
歸京口。宋代。王存。 倦宦歸來故國春,北樓千尺絕飛塵。江山雄偉增人氣,城壁蕭條類此身。眼底交游隨物老,樽前歌舞逐時新。十年舊事無人問,目送斜陽下廣津。
送李志寧歸省。明代。程通。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
妙高臺謁蘇文忠公像。明代。梁有譽。 長公不可作,遺像見豐標。臺接丹丘月,門臨滄海潮。一官空白首,十載為青苗。玉簡芳名紀,瑤編綺思饒。感時真慕賈,著論每凌晁。伊昔金蓮遇,何年斷梗飄。投珠人共惜,毀璧禍難銷。舊跡嗟夷漫,荒祠更寂寥。砌閒衰草積,牖暗暮云彯。哀些難成調,忠魂詎可招。丹青猶藹藹,松檜已蕭蕭。漁火連江暗,霜鐘振壑遙。旅懷多感激,行矣寄長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