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清代。納蘭性德。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狂風席卷大地.冬天已過半。解下馬鞍暫且停駐,正值黃昏,群鴉亂飛。黃河已成片成片地結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絕。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跡。高高的城樓上,鼓角連天。明日即將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卻依然沒有盡頭。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為雙調,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驚飚(biāo):謂狂風。晉殷仲文《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驚飆拂野,林無靜柯。”
解鞍:其意為解鞍下馬,表示停下來。昏鴉:即烏鴉。此指黃昏之時烏鴉亂飛.。
冰合句:謂大河已為冰封,河水不再流動。李賀《北中寒》詩:“黃河冰合魚龍死。”
燒痕:野火的痕跡。宋蘇軾《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鼓角句:鼓和號角,是古代軍隊使用的一種用來發號施令的鼓和號角。白居易《祭杜宵興》詩:“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冠。”
長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沒有盡頭。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闌:殘盡。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輝注評.納蘭詞賞析: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04:第138頁
2、納蘭性德,徐燕婷,朱惠國著.納蘭詞評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01:第85頁
這首詞寫的是詞人從邊塞回來時的狀況。至于具體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覘梭龍后的歸途中;另一種說法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扈從東巡的歸途上。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家庭書架. 納蘭詞: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20頁
上片勾畫出一幅白日深冬歸程圖:“白日驚飆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狂風卷折的冬日,歸途昏鴉飛亂了天邊的云霞,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畫面壯麗而又消沉,讓人生出欲說難言的悵惘。“驚飚”將冬日寒風之凜冽與氣候的惡劣一聞道出,精到而更有畫面感。接下來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兩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壯闊,將歸程圖拉伸至無限壯闊之處,有種“長河落日圓”的雄闊壯麗。
下片歸程圖縱橫延伸。“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蒼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燒過的痕跡;極目仰望,已經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墻,看來已經離家不遠了。“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雖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勞苦,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可見納蘭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結尾兩句化自謝眺《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詞有畫龍點睛之效,這愁便是納蘭的經典式愁,言淺意深,引人深思。
全詞寫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壯闊處又別有一番風度。語句含悲,語調凄楚,字里行間縈繞著百轉柔情,訴盡了詞人真實的內心感受。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軟腳筵開樂句和,濯龍吐鳳客駢羅。雖無法部仙音曲,也勝陰山《敕勒歌》。
絲竹凝風腰鼓急,釭花蕩影舞衫多。老夫苦憶平生事,腸斷西游趙李過。
夏日宴新樂小侯于燕譽堂林若撫徐永存陳開仲諸詞人并集 其二。清代。錢謙益。 軟腳筵開樂句和,濯龍吐鳳客駢羅。雖無法部仙音曲,也勝陰山《敕勒歌》。絲竹凝風腰鼓急,釭花蕩影舞衫多。老夫苦憶平生事,腸斷西游趙李過。
山居雜興。明代。胡梅。 支遁長松見者稀,松邊剛試薜蘿衣。隨來獨鶴相依久,幾度開籠不肯飛。
怪石歌。。陸初望。 鄱陽湖邊停短橈,登山山石森岧峣。累累奇怪相轕轇,便逢名畫難為描。饑鷹側翅摩九皋,怒猊攫爪窺云坳。立者如鶴伏者猱,澗邊臥者如潛蛟。忽如達摩航海濤,忽如老父谷城遭。手擎一卷疑兵韜,又似鐘馗披錦袍,奇丑不畏旁觀嘲。就中獨具天仙標,翩然鬟髻誰刻雕。得無思婦魂未銷,望夫佇立豐姿嬌。我聞古人聯石交,皺瘦漏秀聲價高。似此怪狀羅煙霄,古人相石徒皮毛。
雜詩 其二。清代。鄒堯廷。 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一邑如一家,痛癢關骨肉。如何治子弟,忍事日鞭撲。秋霜豈不威,未若春風燠。頹習詎難移,惜無仁者術。
辨水。清代。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鎮沅斥鹵少清流,為渟為淵性不侔。山溪徑雨盡泥滓,井泉不攪清且瀏。人言井水多瘴癘,溪流雖濁不生憂。愚者傳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此鄉瘴氣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溝瀆。污地濁澤此蒙泉,山藪藏疾當暑酷。滂沱一刷延溪滿,溲勃何用勤滲漉。鄉人晨昏劇飲此,榮衛安可容黲黷。此時幸有未枯井,無塵無垢可鑒影。舍此取彼胡為乎,一清一濁君試飲。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陸公名泉亦難得。但看揚子江水盡狂瀾,有人江底汲取臨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