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冬。元代。關漢卿。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大雪紛飛,掩蔽重門,不由得人不斷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風韻。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來理睬與慰問? 好一個面容憔悴翹首遠望的憑欄人!
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雙調,共七句七韻。
斷魂:形容人極度悲傷。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愛梅,玄宗賜名梅妃。韻:風韻。
那里:即哪里。此句是寫思婦遙望遠處的景象。
“好一個”句:意謂思婦在大雪紛飛中倚著樓欄,面容憔悴地翹望遠人的歸來。憑闌,即憑欄。
參考資料:
1、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20-23
這是為閨中女子代言之作。鄭振鐸、胡適、吳曉鈴、王季思等學者認為“大德歌”是關漢卿在元成宗朝自創的新曲調,“大德”是元成宗的第二個年號,據此可知這首《大德歌》當作于大德(1297—1307)年間。
參考資料:
1、黃卉 章宏偉.關漢卿的生卒年和里籍問題.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4)
這支小令,多半內容反映的是閨中少婦絕望的心情。開頭兩句“雪紛紛,掩重門”,點明季節,說年冬臘月,大雪紛飛,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難,遠行人就更不易歸來了,少婦不能不為之心碎。在這個時候,要表露少婦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點含蓄,因此第三句接著直抒胸臆,明白寫出了“不由人不斷魂”的慘痛句子。第四句“瘦損江梅韻”,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婦由于懷念遠方丈夫而變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風韻。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等詞句的意境,進一步表現少婦的孤寂與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閨里冷落誰瞅問”,是少婦發出無可奈何的慨嘆。
小令的重點句則是最后的“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在大雪紛飛,家家緊閉重門這樣嚴寒的日子里,冒雪憑欄遙望遠方歸人。在漫天風雪中,惟有她依欄遠望、凝思,表達思念之情的深沉嚴冬都封殺不了。“好”字意義雙關,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飾“憔悴”,用作甚辭,有“很”“太”等意,寄寓著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贊賞之意。此句一掃上文所言絕望的情緒,顯示出一個少婦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堅強的性格。有此一句,才顯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氣氛為之一振。
此曲在結構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對立的寫法。前面幾句極寫少婦的絕望心情,經彩筆左涂右抹,色調越來越濃,似乎已經絕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則急轉直下,一反常態。這樣,先抑后揚,更富有吸引人的藝術魅力。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圣人”。 ...
關漢卿。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圣人”。
枯魚過河泣。明代。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枯魚過河泣,悔從鯨鱷游。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旁顧無陵鯉,鳣鮪安足儔。一朝宕海澨,潮落委遐陬。紅肌試砧斧,白骨聚蚍蜉。橫海既成觀,盈尺亦滿舟。回首羨魴鱮,游戲清波流。慎旃遠游子,濡足何所求。
次東卿韻挽北村秋官五首 其三。明代。邊貢。 公昔較我藝,弱冠舉于鄉。公子復青年,探花冠群芳。浩蕩云中衢,接羽相翱翔。思公不可見,斷絕我中腸。
次韻何茂恭重陽前二日見過。宋代。喻良能。 西風籬落興悠然,秋影橫江雁帖天。短發未成吹帽飲,高吟先贈把茱篇。黃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欲試煙波釣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還頗有賦詠而亡其稿追憶僅得此下十章 其八 過蕪湖。。羅欽順。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天地容疏拙,風波托死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