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
一曲艷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
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
和友人傷歌姬。唐代。溫庭筠。 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一曲艷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
作者友人歌姬去世,此詩為勸慰友人而作。首句謂月缺花殘乃人間既不可避免又常有之事,不必過度傷心,次句是寬慰友人之語。三句謂自己能理解友人,誠無他事可阻止友人傷悼歌姬之念,然而落花隨川流東去亦是常有之事,不獨歌姬獨亡。五六句贊美歌姬,謂便是墓草也應嫉妒其婉轉之歌聲和嬋娟之美色,同時也表達了飛卿對歌姬“委逝川”的同情和憐惜。末二句謂友人當節哀,自古多情之人哀傷過度,除自損外,對亡人實無益處,況且亡人于九泉之下亦未必愿意看到未亡人因過分哀傷而自損的結果。全詩以勸慰為主,其間穿插對歌姬的贊美與同情是為了把自己與友人劃為同類,使友人覺得飛卿亦真為佳人“委逝川”而悲痛。眾所周知,同病之人往往可以互憐,同病之人互相勸慰的言語往往也比局外人的話更能觸動人心,飛卿如此寫,大概有此目的。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宋代。劉克莊。 君子防微謹,嫌疑遠未然。從來納履處,不傍種瓜田。樊圃蕓初熟,耕畦瓞已綿。黃臺雖可摘,東郭未嘗穿。尾虎懲危道,揮蠅慕昔賢。浪云擇地蹈,濡血在山前。
重過東湖二首。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靈怪問舟人。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
長山謁范公祠四絕 其三。明代。張吉。 拜相后先公與馬,公多容色馬多憂。若更慶歷為元祐,公亦須憂到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