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宋代。蘇軾。 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熱。我們真像是千載相逢而別于旦夕之間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別的話語來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淚流滿面的樣子呀!
落花已追隨回風而去,它本是無心逐風的,春鶯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歸路”,走出錢塘西途了;從此之后,也就看不見春鶯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木蘭花令: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馬中玉:名堿,山東茌平人。《蘇軾詩集》卷三十三《次前韻答馬忠玉》查注引《咸淳臨安志》:“元祜五年八月,宣德郎馬城自提點淮南西路刑獄,改兩浙路提刑。”合注云:“紹圣三年知湖州,累知荊州,坐與黃庭堅善,置海州。”
仙骨:這里指馬中玉。《注坡詞》云:“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熱。”無寒暑:不計年歲。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淚。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塘西:指錢塘西。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108-1111頁
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春三月,東坡守杭任滿,奉召還朝,友人馬中玉時任兩浙路提刑,正在杭州,賦《木蘭花令》詞贈行,蘇軾乃賦此詞作答。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108-1111頁
上片開頭云:“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詞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對摯友馬中玉的尊敬和惜別之意。下文,詞人對馬中玉于己的難舍難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將別語惱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將”二字,用語極其巧妙,詞人明知馬中玉對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會流淚哭泣,卻故意用詼諧語氣調侃友人。是詞人為打破與馬中玉分手時的難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別的話語來挑逗對方使他落了淚。這就是說,詞人把勾起友人拋灑惜別眼淚的罪責,歸在自己身上了。其實,詞人行為的實質,正是用詼諧之語去安慰對方,是故意把分手時滾涌眼淚的情感淡化下來,從此可以看到詞人對友人的摯愛之情,是非常的深切真誠。
下片“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則著重轉向了對自己內心的描寫。詞人把自己離杭赴京的處境比作了“落花”,說它的凋落花瓣已經被回風吹逐而去了。其實,落花本是無心逐風的,只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有那花枝上的春鶯懂得其中真情,它站在枝頭上啾啾哀鳴,正在傾訴著內心的煩惱——詞章以物觀我,逸筆韻遠,發人深思。末二句則痛書別去:“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詞的感情直瀉而下,有如山洪奔騰無可挽阻。這詞情正與馬中玉贈行詞之“從今寧忍看西湖,抬眼盡成腸斷處”遙相呼應,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這是一首作答詞,全詞賦陳鋪敘,又寄托感發;意內言外,而回蕩反復。給人以真摯自然,悲從中起的藝術感受。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堯聰。
香卷青編內,鉛分綠字中。綴簽從太史,鏘珮揖群公。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唐代。司空曙。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堯聰。香卷青編內,鉛分綠字中。綴簽從太史,鏘珮揖群公。池接天泉碧,林交御果紅。寒龜登故葉,秋蝶戀疏叢。顏謝征文并,鐘裴直事同。離群驚海鶴,屬思怨江楓。地遠姑蘇外,山長越絕東。慚當哲匠后,下曲本難工。
憶遠曲。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妾似生來無兩耳。妾身何足言,聽妾私勸君。君今夜夜醉何處,姑來伴妾自閉門。嫁夫恨不早,養兒將備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為郎求娶妾。妾不忍見姑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
題道士鄭渭濱詩卷。宋代。馮去非。 江湖曾是飲清波,筆染霜華秋最多。夢里誦君新句子,覺來無奈月明何。
暨陽懷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清代。繆徵甲。 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納稅法外意,后之繼者難為賢。瘞金償賦諱施與,詫為黃白毋乃顛。醫師之外設方相,周禮廣立仁政篇。張魯世傳斗米術,驅疫乃以符水專。公能納民躋壽寓,豈藉符水為和扁。禹役庚辰益掌火,為民除害神圣傳。斬蛇赤帝行大澤,搏蛟孝侯入深淵。事本尋常不足怪,要皆一念為民堅。后堂拜母重母孝,大孝必得壽百年。先生應笑欒大輩,妄希白日能升天。世儒自是眼孔小,故神其說何責焉。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
經桃花夫人廟。唐代。施肩吾。 誰能枉駕入荒榛,隨例形相土木身。不及連山種桃樹,花開猶得識夫人。
摘芳詞·鶯聲寂太平時。。宋一鴻。 良夜迢迢低玉繩,望雙星。羅衣偷卸若為情,細叮嚀。拗住銀鉤紅燭背,悄無聲。是何意態意怦怦。問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