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馀。
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
懷君欲何贈,愿上大臣書。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唐代。陳子昂。 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馀。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懷君欲何贈,愿上大臣書。
紫色邊塞隔斷白云,春天時節明月初升。
面對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別離惆悵滿胸。
花瓣掛滿清涼露珠,檐邊滴盡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贈什么?獻書論政是我初衷。
悠悠:遙遠。洛陽道:通往洛陽的路。
紫塞:原指長城,其土紫色。這里泛指北方邊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瀝:形容滴水。
大臣書:《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東方朔便上書自薦,自稱可以當“天子大臣”。陳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詣闕進上《諫靈駕入京書》和《諫政理書》,可謂上了“大臣書”。
參考資料:
1、王嵐 譯注.陳子昂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4:107-109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約作于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旋即寫成這組離別之作。
參考資料:
1、陶慕淵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0-51
這首詩詩繼續寫宴會上的情景,詩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書論政,傾吐自己立志為國建功立業的宏大理想。
后首詩開頭“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二句寫景,前句寫旅程之展望,為虛寫;后句寫眼前之場景,是實寫。此聯形式上為對仗,內容上既點明詩題的“春夜”,又可見一種高邁的情懷。接著“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馀”二句,是說雖然處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這個充斥著離情別意的場面上,一切都變得黯然,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渲染了離別時的凄冷情境,這兩句與前首五六兩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從景物描寫中可見人物心理,表達出朋友離別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懷君欲何贈?愿上大臣書?!北砻髯髡叽诵蟹菫槠渌窍驀耀I書論政,本是為了政治事業。因此他對友人沒有什么世俗禮品可贈,只愿他們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這次遠行。由于有這樣的思想基礎,因而詩篇雖略有感傷色彩,但基調卻高昂明快,并不給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這組詩因反復渲染離情而帶上了一層淡淡的愁緒,但作者并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盎稹眲t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詩寫離情別緒意態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
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依韻和誠之淮上相遇。宋代。梅堯臣。 一別逋翁久不逢,亦知諸葛臥龍中。幾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謝風。形槁已能同散木,鬢霜從聽著寒蓬。飛光入酒舊時月,來炤狂歌猶未窮。
寄中書洪益中夢菊先生四首 其三。明代。曹義。 望入天臺客路長,江云野樹思茫茫。別來每嘆光陰速,屈指于今巳十霜。
宋駙馬王詵江山勝覽圖。。顧應祥。 王郎妙手絕代無,生綃寫出江山圖。飄揚天趣入三昧,點染意象爭錙銖。遠山模糊近山碧,澄江一帶橫秋色。老樹參差曲岸妨,回波搖蕩崩堤仄。人家臨水盡開門,儼如雞犬聲相喧。萬杉路隔煙霞洞,獨木橋通楊柳村。忽然突起作險狀,兩厓怪石森屏障。峰回麓轉勢復平,賈舶漁舟互來往。樓臺隱隱云中起,疊嶂層巒青未巳。風帆渺渺天際來,咫尺渾同千萬里。
王元美分守浙西書來謂烏程酒濁如涇水黑若油。明代。王叔承。 試問烏程第一篘,醉仙翻作酒家羞。三千年上探星海,未必黃河是濁流。
漫成答遠。。陳振家。 幽棲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凌霄竹,居然成散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