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
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須。為公一醉花前倒,紅袖莫來扶。
圣無憂·世路風波險。宋代。歐陽修。 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須。為公一醉花前倒,紅袖莫來扶。
人世的道路風波險惡,十年一別只是一瞬間的功夫。人生的聚與散就是這么的長,相見之時還是要及時娛樂。
好酒能消磨時間,忘卻時間帶給人的痛苦。胡子已白,春風再也不能將它染青了。為了公子喝醉了就往花前倒下,身邊的歌妓,且莫來扶。
圣無憂:詞牌名。
須臾:片刻。
光景:時光,時間。
髭(zī)須:胡子。唇上曰髭,唇下為須。
紅袖: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當時詞人正知潁州,歐世英為詞人乾德任上的舊交。此次他專程赴潁州拜訪,歐陽修熱情接待了他。出于慰友寬己,詞人寫了這首詩相贈。
參考資料:
1、譚新紅編著,歐陽修詞全集,崇文書局,2014.06,第158頁
上片感嘆世路艱險,聚散匆匆,勸友人且盡今日之歡。與友相逢作歌辭,首句即說“世路風波險”,可見詞人在人生宦海中遭受到無數艱險磨難,備嘗艱辛滄桑。世路艱險而十年的時光易失,仿佛頃刻須臾之間便過去了,更讓詞人倍感人生聚散無常,因此更應該加倍珍惜眼前與友人的相聚。“相見且歡娛”既是勸友人也是自勸。
下片寫相聚暢飲,愿為友人一醉,蘊含憂憤疏狂之意。“好酒”二句意為雖然春風不能將白發染黑,但好酒可以排遣不得意的時光。所以詞人在詞末言道,自己愿為好友花前一醉,即便醉了也不要讓歌女來扶。
詞人直抒胸臆、狂放中含憤懣之意,疏放中有沉著之致。同時該詞也已不同于五代、北宋的士大夫在詞中所普遍表現出來的花間樽前的時代風尚,其中所透露出來的政治、人生的感慨,既表現了詞人的曠達胸襟,同時也加重了這首詞的感情分量。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次韻賓旸齋中獨坐五首 其三。元代。方回。 蟻潰金堤薄俗頹,圣門誰與嗣云來。良難托諷追風雅,只可微辭紀定哀。有志向能穿虎石,無疑今始悟蛇杯。掀天氣燄吾嘗見,轉首空成一聚埃。
暮春張考功助甫邀游韋氏園時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明代。黎民表。 林壑晚逾勝,風塵遠暫忘。物情嫌骯臟,吾意在耕桑。敗葉蟲行篆,濃花密占房。浮生堪濁酒,窮遠任蒼蒼。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瓶花。清代。屈大均。 射干才一朵,瓶小不勝花。剪似春羅碎,翩如綵蝶斜。白頭簪不可,素手贈誰家。硯側間相映,光含一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