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fēng),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fēng)又變?yōu)榇毫瑮l條看即煙濛濛。
野歌。唐代。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fēng),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fēng)又變?yōu)榇毫瑮l條看即煙濛濛。
拉開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烏鴉羽毛作箭羽的箭,弦響箭飛,高空中口銜蘆葦疾飛而過的大雁應(yīng)聲中箭,跌落下來。
穿著肥碩寬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著呼嘯的北風(fēng),在田野里燒烤著獵獲物,飲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黃昏來臨。
大丈夫雖身受壓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淪。憤怒問天公:上天為什么要作有枯有榮這樣不公平的安排?
凜冽寒風(fēng)終將過去,即將到來的應(yīng)是和煦春風(fēng)拂綠枯柳。到那時綴滿嫩綠的柳條看上去正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
野歌:在田野中放聲高歌。
鴉翎羽箭:用烏鴉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樹,木質(zhì)堅韌,可制弓箭。
銜蘆鴻:口銜著蘆葦?shù)拇笱恪髡f大雁為躲避對手,經(jīng)常銜著蘆葦而飛。
麻衣: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骯臟肥大。
屈窮: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窮:困。
枯榮:賤貴。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氣發(fā)怒。天公:老天。
看即:隨即,轉(zhuǎn)眼。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22-223
2、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1-23
此詩當(dāng)是青年詩人雖遭挫折但對社會還充滿希望時的真實心態(tài),其寫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讒落第之后、長安任職之前的時段為宜。
參考資料:
1、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1-23
《野歌》在李賀的詩作中別具一格。詩的開頭兩句:“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表象地看是寫仰天射鴻的高超射技,實際上是借此喻指詩人憑借出眾才華來到京都準(zhǔn)備在應(yīng)舉考試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詩人的文學(xué)才華,詩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詩人要射落的“鴻”是要折桂中舉。詩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實上,憑著令位尊名重的文學(xué)家韓愈大為賞識的文學(xué)才華,詩人要應(yīng)試中舉猶如“仰天射落銜蘆鴻”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詩人躊躇滿志之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一些嫉妒詩人才華的舉子,對他進行誹謗,說他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同音,他應(yīng)當(dāng)避父親的名諱,不該參加禮部的考試,甚至有人攻擊他“輕薄”。這一意外的打擊使詩人無緣中舉,只得懊惱地回到家鄉(xiāng)。
詩的三、四句“麻衣黑肥沖北風(fēng),帶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詩人在理想與現(xiàn)實極度矛盾的情況下排解郁結(jié)在心頭的苦悶與悲憤的一種方式。一方面,遭讒落第,仕途受阻,詩人自然會產(chǎn)生沮喪、懊惱、悲愴之情,詩人自然會有不遇之感,有憤懣要發(fā)抒。另一方面,此時的詩人雖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內(nèi)心依然充盈著入仕的銳氣,期望沖破困境,尋求光明未來。所以,他很快從頹唐中振作起來,如同在《開愁歌》中以“臨岐擊劍”、解衣貰酒、“壺中喚天”的狂放方式抒發(fā)仕進受阻的激憤一樣,詩人以肥衣沖風(fēng)、帶酒晚歌的灑脫方式表達對嫉妒、誹謗自己的可惡小人和聽信讒言、草率取士的禮部考官的極大憤慨。應(yīng)該說,中舉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擊會越大,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憤慨也就越強烈。詩人這種特有的灑脫方式正是內(nèi)心強烈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沖北風(fēng)”中的“黑”與“北”二字也值得特別關(guān)注。“黑”字隱約給了詩人一種環(huán)境過于壓抑和陰森的感覺,“北”風(fēng)讓詩人敏感于世風(fēng)的炎涼,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壓抑和陰森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如此炎涼的世風(fēng)、冷漠的人情,詩人依然肥衣沖風(fēng)、飲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憤激,其氣概何其慷慨豪邁!如此開懷暢飲,長時間縱情高歌,一個豪放、灑脫的詩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詩的五、六句“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是詩人不甘沉淪的自勉。盡管自己落第與別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榮不等”)令人沮喪、懊惱,造成這種不公平命運的禮部考官(“天公”)理當(dāng)受到責(zé)怪,然而詩人相信總有一天會“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dāng)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嚴(yán)冬過后終將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寒風(fēng)又變?yōu)榇毫瑮l條看即煙蒙蒙。”他能夠樂觀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贈陳商》)的詩句,迸發(fā)出施展抱負、實現(xiàn)理想的呼聲。正因為詩人對光明未來充滿信心,因此他在遭讒落第回到家鄉(xiāng)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間)再次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長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謀取了奉禮郎一職,當(dāng)上了從九品上的小京官,終于開始了他并不適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詩扣題敘事,前四句敘事,后四句抒懷。因事抒懷,敘事抒懷,緊密關(guān)聯(lián)。敘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鴻、肥衣沖風(fēng)、飲酒高歌的形象描寫,有箭飛弦響、大雁哀鳴、北風(fēng)呼嘯、詩人高歌繁多聲響的奏鳴渲染。抒懷之時有感嘆不遇、不甘沉淪的內(nèi)心表白,有寒風(fēng)變春柳、枯柳籠輕煙的藝術(shù)遐思。敘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寫、聲響的渲染抒泄身受壓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強烈憤激,抒懷之時以內(nèi)心的獨白、藝術(shù)的遐思表達出樂觀、自勉之情。憤激之中呈現(xiàn)出狂放、豪邁、灑脫的形象,自勉之時猶見積極用世、奮發(fā)有為之志。這樣,詩人受壓抑但并不沉淪,雖憤激猶能自勉的情懷充溢在詩的字里行間,讓人讀來為之欣慰和感奮。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春夜雷雨。明代。王縝。 寒暑相催似轉(zhuǎn)車,梅花消息到天涯。九霄雷動山川肅,萬壑煙迷岐路叉。人向中星占歲運,春隨甘雨換年華。善言贏得水災(zāi)沴,四海升平是一家。
水龍吟。兩漢。佚名。 洞天景色常春,嫩紅淺白開輕萼。瓊筵鎮(zhèn)起,金爐煙重,香凝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約。彩云月轉(zhuǎn),朱絲網(wǎng)徐在,語笑拋球樂。繡袂風(fēng)翻鳳舉,轉(zhuǎn)星眸、柳腰柔弱。頭籌得勝,歡聲近地,光容約。滿座佳賓,喜聽仙樂,交傳觥爵。龍吟欲罷,彩云搖曳,相將歸去寥廓。
次韻徐太博。宋代。方岳。 蘆荻花寒山月小,西風(fēng)吹雁又江南。夜談往事六太息,老覺吾儕七不堪。舉世人情如格五,平生分量等朝三。次山亦復(fù)漫吾耳,清夢何曾到四參。
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明代。何鞏道。 駑駘無力自蹉跎,重過龍門感自多。南海甘棠留世澤,西淮流水嘆恩波。操同清□常依鶴,書寄山陰好換鵝。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聽縣人歌。
破紐絕絡(luò)兮民不支,不了蘭藏兮舉世無醫(yī)。病在腠兮廢湯熨,未至血脈兮乃施針石。
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陰陽倒置兮寒涼逆施。內(nèi)實兮餌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
九效 其五 醫(yī)國。宋代。葛立方。 破紐絕絡(luò)兮民不支,不了蘭藏兮舉世無醫(yī)。病在腠兮廢湯熨,未至血脈兮乃施針石。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陰陽倒置兮寒涼逆施。內(nèi)實兮餌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天生盧扁兮授術(shù)上池,躋民壽兮至期頤。
題廬陵王子嘉古城讀書處。。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先生山澤列仙臞,篋無黃金家有書。燈火辛勤三十載,添得秋霜生鬢須。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讀陳編眼如月。堅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寧榻。平生學(xué)邁師古人,不負堂堂八尺身。多病豈堪金帶系,歸來獨釣碧溪春。富貴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風(fēng)多種門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