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紫薇花。唐代。白居易。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我在絲綸閣值班,沒什么文章可寫,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時間過得太慢了。
在這黃昏的寂寞中,我一個人孤獨地坐著,誰來和我作伴呢?惟獨紫薇花和我這個紫微郎寂然相對。
紫薇花:落葉亞喬木,夏季開紅紫色的花,秋天花謝。
絲綸閣:指替皇帝撰擬詔書的閣樓。
刻漏:古時用來滴水計時的器物。
紫薇郎:唐代官名,指中書舍人,因中書省曾改名紫微省,取天文紫微垣為義,故稱。
這首詩一題《直中書省》?!爸袝 笔浅⑻幚碚?,代皇帝擬訂詔令的機構。因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為紫薇省。白居易于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十月任中書舍人,長慶二年(822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詩當作于長慶二年中白居易在中書舍人任上紫薇花開的日子。
參考資料:
1、謝思煒.白居易詩選:中華書局,2005:140
2、李希南.白居易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202-203
這首詩中所寫的絲綸閣、鐘鼓樓,既表現了宮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詩人“獨坐”的原因是正在宮中值班。黃昏的皇宮是一個寂靜的世界,令人感到沉悶而百無聊賴,仿佛時間的流逝也變得緩慢。但是按照規矩,值班的官員不能四下走動,這更將詩人困在了一個相對局促的環境里。在詩中所描繪的這一天,詩人沒有什么需要處理的公務,只有看看鮮花,聽聽刻漏聲,打發著這空虛無聊的時光,等待著“下班”時間的到來。在這首詩中,詩人隱約地表達出了對自己所從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并通過對宮廷環境的描寫,影射了當時沉悶的政治氣氛,進而表達了對此的不滿。
“獨坐黃昏誰為伴,紫薇花對紫微郎”的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通過這樣不乏幽默的語言,對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諷了宮廷生活的空虛無聊。一個“對”字,描繪出了詩人與花“相看兩不厭”的情景,將詩人獨自一人、無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動,也將詩人閑坐無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傳神,使詩句更有情趣,充分地展現了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
全詩描寫詩人當值絲綸閣,因無事閑坐而覺得刻漏聲長,因寂寞無伴而端詳紫薇花,又因端詳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淺白、敘事清晰、說理明白,這正是白詩最大的特點。
如果將這首詩與周必大的《入直召對選德殿賜茶而退》、洪咨夔的《直玉堂作》加以比較就會發現,都寫了宮禁的靜穆以襯托皇宮的莊嚴,都寫了紫薇花以突出翰林院、中書省的工作性質,都表達了幾分得意之情,以顯示受到皇帝的恩寵是很榮耀的事。則此類詩的寫作缺乏創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懷息廬和坡翁息軒。明代。李之世。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果腹惟三餐,容身祇一席。古昔有良訓,歸當書之壁。
泛清波摘遍 詠沼內紅魚。清代。陳維崧。 吳娘水閣,幾曲金塘,時聽紅魚跳波響。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蔣。妝臺上。傷春天氣,中酒心情,斜溜明矑還細相。照水釵傾,投餌鬟偏,幾遍惆悵。朝霞漾。寄到啼椷染血,帶得落花鋪絳。愛爾絕代紅妝,水云高曠。渾無恙。嬌鳥籠底去來,美人影中生長。莫管畫溪笠澤,黏天風浪。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怪問舟人。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杳骺慈沼`怪問舟人。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他時禮命畢,歸路勿迷津。
和朱少府苦雨。宋代。宋祁。 滯淹連春晦,層陰接夜分。驍壺惟發電,愁棟但生云。里突居無爨,官蛙坐厭聞。遙知霖唱罷,客思轉相紛。
送張仲實之宜興。元代。楊載。 南渡邦初造,西山將獨賢。立功何赫赫,流慶尚綿綿。報國橫戈數,登壇授鉞專。風云方際會,江海固周旋。控險千鈞弩,臨危七寶鞭。忠誠深足仗,智勇實兼全。自返高橋役,端持宥府權。兵威終抗敵,人力可回天。甲第無踰者,諸孫固穎然。初生同燕頷,有美自蟬娟。善學聞當代,能詩起妙年。衛公猶故物,鄭老竟寒氈。矯矯青云器,泠泠白雪弦。同游雖未達,自視已無前。政事兼留意,時髦孰比肩。知機無轉石,縱辨若奔川。特達群公薦,酸寒眾目憐。姑為文學掾,會覓孝廉船。必見公侯復,無論雨露偏。秋風鵬鶚健,萬里正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