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齊桓下拜受胙。先秦。左丘明。 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齊桓公與眾諸侯)在葵丘相會,重溫舊盟誓約,并發展友好關系,是合乎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肉,說:“天子祭祀文王和武王,派我來賜給伯舅胙肉。”齊桓公將要下階跪拜,宰孔忙說:“還有后面的命令。天子派我來時說:‘因為伯舅年事已高,加之有功勞,賜給一等,不用下階跪拜!’”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嚴離顏面不過咫尺之遠,小白我豈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用下階跪拜’!我怕因失禮而從諸侯的位子上墜落下來,給天子帶來羞辱,豈敢不下階跪拜?”(于是齊桓公)下階,跪拜,登堂,受胙。
夏天,齊桓公在葵丘與各國諸侯聚會,為的是重申原來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這是合乎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賞賜齊侯一塊祭肉。宰孔說:“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來,賞賜伯舅一塊祭肉。” 齊侯剛要下階拜謝。宰孔說:“且慢,后面還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訴您:‘伯舅年紀大了,加之對王室有功,特賜爵一級,不必下階拜謝。’”齊桓公答謝:“天子的威嚴,離我不過咫尺,小白我豈敢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樣,只怕就會垮臺,使天子也蒙受羞恥。怎敢不下階拜謝!” 下階,拜謝;登堂,領賞。
葵丘:宋國地名,在今河南蘭考。一說在民權縣東北。當時齊桓公與宋襄公、魯僖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葵丘相會。
尋盟:重溫舊盟。齊桓公曾在曹國的洮會合過魯、宋等諸侯,故稱“尋盟”。尋,通“爝(jué)”,把冷了的東西重新溫一溫,引申為重續或重溫。盟,在神前立誓締約。
王:周襄王。宰孔:周襄王的使臣。宰,官名。孔,人名。胙(zuò):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文、武:周文王與周武王。
伯舅:周天子尊稱同姓諸侯為伯父或叔父,尊稱異姓諸侯為伯舅。周,姬姓;齊,姜姓。
耋(dié)老:老邁,年高。耋,七十歲。
加勞:加上有功勞。一說重加慰勞。
違:離。顏:面。咫(zhǐ)尺:距離很近,八寸為咫。
小白:齊桓公名。余:我。敢:怎敢。貪:貪妄,意為恃寵而違禮法。隕越:墜落。指違背禮法。
這篇百字短文記述了齊桓公在會晤諸侯時接受周襄王賞賜祭肉的一個場面。粗讀似乎平淡無奇,細品則覺別有滋味。
依據周朝的規矩,“胙”是不應賜給異姓諸侯的,并且諸侯受賜必須“下拜”。周襄王卻破例賜給齊侯“胙”并傳令免去“下拜”之禮。這是為什么?齊桓公雖已年邁功高,且當著眾諸侯的面,堅持要“下拜”受賜,絕不違禮法,又是為什么?文章圍繞“下拜”二字,一波三折,既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也反映了當時還普遍存在尊周意識。
周襄王對齊侯的特殊禮遇,不無討好巴結之嫌,企盼霸主尊周,以維持周王室的生存與面子。他未必不覺屈辱、難堪,心中酸苦唯有自知。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這時已任諸侯盟主數十年,功高年邁,傲視群雄,稱霸中原。周天子在他心目中未必有多大分量。但他在接受周天子賞賜時卻表現出受寵若驚、誠惶誠恐的情態,非但謙恭有禮,甚至近于肉麻。與其說他的言行帶有矯揉的成分,毋寧說他的表演相當成功。霸主尊周,固然是給周王室面子,而他表演的真正目的,則是給在場與不在場的諸侯看,借周天子的名號,使自己的霸權合法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后世曹孟德一類奸雄的祖師爺。
《左傳》刻畫人物,往往著墨不多,很少客觀地描繪,而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本文寫齊桓公只有一段話、一套程式化動作,卻把一個雄才大略、老謀深算的形象刻畫得形神畢肖。
附帶說一句,《左傳》作者評價歷史人物的準則與當時儒家“尊王”的宗旨是一致的。所以文章在平穩樸實中仍可見到作者對齊桓公的贊許。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秭歸屈原墓。。朱帆。 汨水騷人骨,還鄉瘞秭歸。巫山鄰楚女,香澗近明妃。莫道文章顯,須知愿向非。可憐詩共酒,長與世相違。
磐湖秋色同諸禪侶夜坐。明代。羅萬杰。 露下空山客袂涼,殘荷新菊疊衰榮。池邊宿鳥翻林影,竹里流泉雜磬聲。是夕逢秋偏澹滟,何人對月不凄清。香甌茗碗共深坐,一室蕭然稱野情。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人間世,都似看花隔霧。庾郎何必詞賦。卅年爭笑屠龍技,誰共靈修相訴。聊慰汝。盼等到重陽,買棹江南雨。艷才何補。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離緒。
山水友馀辭 茭白。唐代。王質。 春斑犀,秋彫胡,一年計,在江湖。赤腳白腳癯,黃鮮紅鮮圬。茭白,茭白,■人漁子手拍拍,槳芽櫓臍曉香發。
西江月·曾把江梅入室。宋代。汪莘。 曾把江梅入室,門人不敬紅梅。清香一點入靈臺。傲雪家風猶在。狀貌婦人孺子,性情烈士奇才。自開自落有誰來。與妝上林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