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
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考試畢登銓樓。宋代。梅堯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天上有一點淡淡的白云,春日的陽光輕輕地照在不遠處高聳的樓宇上。
才幾天不上樓來,想不到滿城的柳樹枝頭,就吐出了無數淡黃色的嫩芽。
銓(quán)樓:銓樓,即考場的樓上,銓,有考選之意。
闕(què):古代皇宮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臺,臺上起樓,左右各一,故為雙闕。
重門:一重又一重的門。
建章:漢武帝時的宮殿名稱,這里借指宋代的宮殿。
無算:無數。
柳梢黃:柳梢上的嫩芽。
這首詩作于宋嘉祐二年(1057)春。詩人時任進士考試的試官,詩人做考官幾天忙碌后,登上闕樓欣賞春天美景,心情不免愉悅,故作此篇。
參考資料:
1、曉光選編.兒童版·中華古詩三百首.浙江: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107
一、二句是寫詩人試后登樓所見。詩人登上開封府內的考選樓,只見春云濃淡,不一變幻,然“濃妝淡抹總相宜”,更兼日曜微光,以至日光和諧,襯作宮殿的背景,使“雙闕重門聳建章”有廣袤的空間背景。從外觀到內景,寫得凝重,而又背景渾厚。一、二兩句,不無“大宋威武,天下太平”之意。
三、四句則寫詩人登樓后內心所感。不上宮殿中的銓樓沒幾天,只見滿城無數柳梢黃,時光荏苒,歲月無情,登此銓樓,詩人若有所思。科舉考試,至宋臻于極盛,朝廷有“選舉法’’,詩人身為朝臣,親自與事,登臨考樓,得無思乎?“無算”一詞,卻于全句通俗中見古雅。
詩人考試畢登臨,他的心態,似慰勉,似忻喜,似覽觀盛世,似不無憂世。從宏觀背景,到滿城柳梢,從外觀“雙闕”,到內景宋宮,從院樓群落,到銓樓一處,從春云濃淡,到柳梢泛黃,無不全收詩人眼底,作了層次分明,色調豐富的反映,全詩以自然美為主調,由于詩人素主行文簡淡,寫自然美也不濃妝而工淡抹,于簡淡中見多樣,更需識力和功力。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上南行十二首 其四。元代。方回。 七里南山邊,更作三里程。十里舊榷界,雙橋酒有聲。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安樂窩中吟 其六。宋代。邵雍。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與孫文學廷璋并示孫上舍悅祖暨朱文學侗得三十一韻。清代。姚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群髦。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意外君能來,來適與我遭。炯炯秋虹姿,天云軒之高。我意頗自雄,為君嗒焉撓。應使大地春,黯色慚蓬蒿。抑我壯猶廢,畏廁后生豪。蕪陋膺濫名,詎能君識逃?矧得應與劉,左右森聯鑣。一席羅眾奇,誰復分鷸鷮?不知何善緣,投漆盡如膠。使我宛轉腸,轆轤等所勞。急敞庭東楹,拂拭檐蟏蛸。濯露江城嵐,合束孤篁梢。篁底三五鶯,靜翼糾纏牢。照以苔光澄,綺謝花云包。軋軋清語聲,冰繭空機繅。為呼灶下童,挈瓶沽鄰醪。真性挾與流,未容禁酕醄。我篋長物無,尚有鸊鵜刀。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難韜。委蒙君等愛,幸弗譏狂騷。天壤萬路寬,勢獨窮吾曹。中原氣清曠,坐看諸君翱。弗忘禿羽鹙,伏病荊榛巢。杯酒屋漏中,誓已千秋要。千秋綿寸心,古哲通蘭虈。而況咫尺蹤,不隔山川遙。撤樽風雨來,入夜聞颾颾。浩歌君子行,壁影舒裳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