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棲東山,自愛丘壑美。
青春臥空林,白日猶不起。
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里。
題元丹丘山居。唐代。李白。 故人棲東山,自愛丘壑美。青春臥空林,白日猶不起。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里。
老友棲身嵩山,只因愛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卻空林獨臥,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風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氣;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塵世污垢。
羨慕你啊,無憂無慮,靜心高臥云霞里。
東山:東晉謝安隱居的地方,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辭》: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據《高士傳》記載,堯要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答應,跑到嵩山隱居起來;堯找到他,又要讓他做九州長,許由不愿意聽,就在穎水里洗耳朵,表示堯的話污了自己的耳朵。
參考資料:
1、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頁
2、紀準.李白詩賞讀.北京市:線狀書局,2007年:57-58頁
元丹丘是個道士,他在嵩山腳下、潁水岸上建了幾間房子,這就是潁陽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這里,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北極汝海,云巖掩映,頗有佳致,心里非常喜歡,就接連寫了好幾首詩送給元丹丘。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
1、紀準.李白詩賞讀.北京市:線狀書局,2007年:57-58頁
這首詩的頭兩句,先用東山表明故人隱居的事實和山居對他的意義,再寫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這樣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寫景了。
中間四句刻畫故人的形象,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故人就高臥山林,太陽老高了,還不起床,這是一個疏懶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謂的高士就是這樣的,他們鄙棄功名利祿,追求閑云野鶴般的人生境界。“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兩句運用古典故事來刻畫這個形象的精神風貌,將故人比作古代隱士高人,意境深遠;松濤陣陣,佇立在風中的聽者心有會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邊的觀者心耳早已清凈。其人格之高潔,盡在不言之中。前兩句是畫肉,這兩句是畫骨,這樣,詩人筆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態,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詩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實,這也是詩人是在刻畫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生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習儀 異典也。。王慎中。 芝壇斂浮景,休氣郁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風飏華旌。飛龍麗重霄,蕤綏在天庭。式禮紆皇步,篤恭軫圣情。幾幾磩承舄,亭亭云耀纮。秉離臨日鑒,乘乾健天行。升崇儼帝對,納陛惕凌兢。周折并圓方,興俛以屏營。萬舞羅皋帗,廣樂陳咸莖。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卒事秩無愆,百辟具維刑。亹亹不顯德,千載揚徽稱。
舊館憶王抱節。金朝。李龏。 夜雨滄波上,寒塘草市中。鐘聞兩寺應,室掩一床空。買醉留僧燭,敲吟折水葒。沙邊鳴宿雁,亦似哭詩翁。
李成寒林圖。元代。黃公望。 六法從來推顧陸,一生今始見營丘。腕中筋骨元來鐵,世上江山盡入眸。林影有風摧落葉,澗聲無雨咽清流。寒驢騷客吟成未,萬壑寒云為爾留。
留云安驛詩。。郭印。 孤館幽幽一境清,晝長無事亦無營。睡頻推枕仍重起,坐久拋書卻再行。靜看檐頭蛛結網,細聽屋角鳥翻聲。閒邊日月元如此,須信人間有赤城。
六絕句呈趙帥兼簡鄭機宜。宋代。陳造。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元代。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