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詠荊軻。唐代。柳宗元。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征無且。
燕國秦國勢不兩立,燕太子丹為這塊心病十分憂慮。
決定用樊於期腦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淺計謀,讓荊軻帶上匕首趕赴秦地。
整年里卑詞厚禮,奉養荊軻,恰逢人們將受屠戮,軍事形勢十分危急。
微言大義激起樊氏深怨,獻出人頭,荊卿圓睜雙眼怒氣沖沖辭別燕國首都。
北風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場面壯烈,灑酒祭祀天地登車揮鞭長驅。
把密封樊於期首級的匣子送給宿敵秦王,當面打開燕國的地圖割讓土地。
突然間閃閃電光,圖窮匕首見,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熱心悸。
開始行事時銳氣何等鋒利,到緊要關頭他卻猶豫無計。
突然間似長虹橫貫太陽,匆忙中反而自遭誅殺。
秦王拔劍而起,盛怒伐燕,號呼聲似風雷貫耳,秦軍向燕地進發。
燕王斬下太子丹頭顱討好秦國,仍被追伐得到處奔跑,沒有容身之舍。
秦兵鏟平城邑除掉燕王親姻家族,燕國的官署宮觀都被燒毀踐踏。
開始行事時指望消除災禍,最終反而觸動了災禍的機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詐力,與講信義的齊桓公大相徑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齊桓公的故事呢,實在叫做有勇無謀又愚有加。
世間流傳的史事本來就多有謬誤,太史公已從秦侍醫夏無且那里早有嘆嗟。
荊軻:戰國時著名俠客。戰國時期衛國人,好讀書擊劍,入燕,燕之處士田光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秦王嬴政。
不兩立:不能同時并存。《戰國策·燕策三》:“燕秦不兩立,愿太傅幸而圖之。”
太子:即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虞(yú):憂患,引申為心病。
千金:指代秦將樊於期之首級。短計:淺陋的計謀。
荊卿:即荊軻。
窮年:整年。徇(xùn):順從。
且見屠:將要被屠殺。
微言:密謀;暗中進言。
燕(yān)都:指燕國首都。
朔風:北風,寒風。
爵(jué):古代酒器。長驅:向前奔馳不止。
函(hán)首:將首級裝入匣子。宿怨:指代秦王。
迥(jiǒng)然:明亮貌。電光:指匕首。
罔(wǎng):沒有,不是。正夫:這里指行家。正:一作“匹”。
造端:開始;開端。
趑(zī)趄(jū):猶豫,不進貌。
倉卒(cù):即倉猝,匆忙急迫。
芟(shān):割草,引申為除去。七族:指親姻家族。
臺:古代官署名。焚污:謂焚毀玷辱。
弭(mǐ):消除、停止。
樞(shū):樞紐,機關,關鍵。
詐力:欺詐與暴力。
桓(huán)公: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以信為號召,與秦之并兼詐力不同。
曹子:即曹沫,春秋時期著名刺客。
故:通“固”,本來。
太史:指太史公司馬遷。徵(zhēng):證明、應驗。無且(jū):指秦王侍醫夏無且。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詠荊軻》是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柳宗元在讀古書時有感而作,當時柳宗元身處荒僻的永州(今屬湖南)且官賦閑職。
參考資料:
1、龍軍.詠荊軻——陶淵明、柳宗元同題詩比較賞析[J].湖北招生考試,2010(17)
歷史故事“荊軻刺秦王”,歷代都有名人歌詠。晉代左思作有《荊軻飲燕市》,借歌詠荊軻以抒發對豪門權貴的蔑視;晉代陶淵明作《詠荊軻》,以詩的形式不僅再現了當年荊軻刺秦王的悲壯經過,而且以“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表明自己的嘆惋頌贊之情;而柳宗元作的這首《詠荊軻》內涵更為豐富,作者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巨大包容性的語言成功地描述了這一重大事件的錯綜復雜的情節,精心制造了一個接一個的高潮。特別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荊軻臨行時的悲壯場面和刺秦王的緊張激烈場面,生動體現出荊軻的勇敢、真誠、剛毅、愚狂的性格特征,從而使荊軻的形象躍然于紙上。而此詩的新意更在于詩人對荊軻作出了“勇且愚”的評價。秦國虐待作為人質的燕太子丹,殺戮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特別是秦軍濫施武力,任意侵凌其他國家的種種暴行,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對于像荊軻那些抵抗強秦,進行自保的人和事,則應給予一定的同情和頌贊;但是,對秦王采取暗殺等恐怖手段,不能不說是一種愚蠢而又危險的行徑。因為這類行徑無論如何不會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詩人對荊軻刺秦王這一愚昧盲動之舉,表示了深深的嘆惋。燕太子丹錯誤地將燕國的命運完全寄托在荊軻一人身上,誘使荊軻充當犧牲品,而荊軻卻樂于效法古人,鋌而走險,終于喪命,這是歷史的悲劇。其實,荊軻即使能殺死秦王,也不能迫使秦國退還侵占各國的土地,從而挽救大勢已去、行將滅亡的六國。
唐代俠風猶盛,安史之亂后,皇室與強藩之間矛盾劇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對方陣營中的要人一時成了熱門話題與首選的手段。此詩即反映了柳宗元對這種政治上的短視與盲動的輕蔑,也表達了作者在國家統一上排斥“詐力”的觀念。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關山月。明代。薛蕙。 迢遞關山道,凄涼霜露時。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切切胡笳怨,蕭蕭邊馬悲。高樓有思婦,苦樂詎相知。
游南薰亭。明代。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空馀南薰亭,屹立漓水濆。使君喜登臨,從游有嘉賓。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神暢情所感,理契意爰臻。忽茲縱遐矚,躋攀極嶙峋。下瞰皇澤灣,流水碧沄沄。石洞深窈窕,清虛絕垢氛。昔賢有遺刻,半雜苔蘚紋。江山宛如故,韶音誰復聞。登臨稍畢景,感慨懷古人。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
留別定國侄。明代。李孫宸。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余亦借箴規。茲余復行役,相別出江湄。江湄深且浩,不及中所私。予游云已倦,汝策未逢時。日月不待人,行路苦逶迤。鴳飛搶榆枋,鴻羽漸云逵。黽勉事功名,莫使嘆衰遲。
贈譚金吾還朝 其一。明代。區大相。 家住層城接御溝,承恩使越錦衣游。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贈盧時賜從事。明代。孫緒。 白馬金羈氣浩然,客衣前日別幽燕。搖搖易水秋風外,窅窅瀛洲夕照邊。行人隨處問名姓,爭識盧家美少年。歸來下馬拜堂序,鄰翁趨走肩相駢。堂上尊翁湖海士,心在山林身在市。汪汪千頃學黃憲,散積千金羞范蠡。昔年坎坷居貧時,英風不為寒饑衰。花徑深深閒不掃,手摩孤劍酬相知。魯朱郭解猶碌碌,肯逐里中游俠兒。晚歲優游單富厚,太虛浮云元未有。燕雀飛飛候簾幕,英賢日日同杯酒。中夜鄉閭來叩門,劇孟季心思尚友。蒺藜古道險且艱,獨與先公日往還。行輩都拋鐺杓外,情好渾如伯仲間。我公棄背三十載,遐想颙颙久未改。號呼昆季告同社,建祠羽禋設脯醢。晨鐘暮鼓年復年,音容蚤夜依稀在。時時對我談舊事,俛首歔欷淚成海。若翁我本兄弟流,南金瓊玖何時投。泉臺有目終不瞑,半生空自慚箕裘。今日冠裳明晝錦,使我一見開狂眸。數年負歉且自慰,固知善慶恒相儔。酌酒起舞叩玄化,清風習習天悠悠。人生有子在仕版,一身溫飽復何求。有官不必居鼎鼐,生兒何必封公侯。一經可教田可植,醉鄉何地非良謀。從此斑衣日取樂,人間萬變真浮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