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幾年事。
襄陽懷古。唐代。鮑溶。 襄陽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幾年事。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
從《全唐詩》所收鮑溶的三卷詩看,鮑溶到過南方很多地方,取道襄陽或許不止一次。這是一首寫襄陽的懷古詠史詩。
這首詩寫了襄陽太守杜預沉碑的故事。杜預,西晉時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杜預本人極有才略,但是好名。他曾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長期駐襄陽。
此詩前兩句:“襄陽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幾年事?!背帘?,指杜預刻二碑記功之事。襄陽城西北十里有萬山;其下有沉碑潭?!稌x書·杜預傳》:“預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坦艦槎o其勛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自此以來一直為后人所傳聞。后兩句:“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毕妫合怠跋濉闭`。這兩句是說:襄江并未隨著歲月的推移變成山谷。那沉入水底的碑文,應該還是清晰可見吧。這里說明人的功業是不會隨著歲月的滄桑而消失的。
鮑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貫不詳,元和四年進士,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晚唐詩人、詩論家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鮑溶為“博解宏拔主”.將他與“廣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奧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并列。為“六主”之一。宋代歐陽修、曾鞏等對他的詩歌也頗為欣賞。 ...
鮑溶。 鮑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貫不詳,元和四年進士,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晚唐詩人、詩論家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鮑溶為“博解宏拔主”.將他與“廣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奧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并列。為“六主”之一。宋代歐陽修、曾鞏等對他的詩歌也頗為欣賞。
高宗皇帝韋杜三詩御書贊。宋代。岳珂。 古者賦詩,惟以言志?;蜿愖湔?,或摭首意。惟圣秉籙,啟于多艱。北鄉之悲,鑾輿未還。歲時雇瞻,雪涕凝竚。宸毫寄心,亦或有取。惟唐二臣,一唱一酬。節物感不,下筆不休。西清燕閒,念此夐隔。郁乎居南,凄其望北。璧跗瑯鈕,舒卷龍箋。白云其翔,契闊十年。臣之管窺,嘗讀國史。曹勛衣襟,洪皓幅紙。或慟或泣,或命以官?;蜷g持書,或使問安。玉音瑯瑯,具記青汗。宜其注思,感此歸雁。三詩之作,迭寫杜韋。社日二篇,獨書前詩。昭哉圣情,如古之賦。迄其弗償,徒切舜慕。霜露之履,誰無此哀。此或尼之,謂之何哉。是帖之傳,式媲遺訓。敵愾于王,見者必備。
春日送立雨叔讀書赤橋四首 其一。明代。佘翔。 花發江城二月天,木蘭流水赤橋前。扁舟載得青箱去,揚子亭中日草玄。
新昌縣曉行。明代。鄭善夫。 暝發新昌縣,晨臨赤土隈。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雜樹炊煙出,前涇山照回。忽聞歌伐木,行路興悠哉。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近現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海客戀殘秋。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映照須眉能玩世,支離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飛鴻側,咽入天風與唱愁。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