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釵樓外秋深。土花沿翠,螢火墜墻陰。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凄咽悲沉。爭求侶,殷勤勸織,促破曉機心。
攜向華堂戲斗,亭臺小、籠巧妝金。今休說,從渠床下,涼夜伴孤吟。
滿庭芳·促織兒。宋代。張鎡。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釵樓外秋深。土花沿翠,螢火墜墻陰。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凄咽悲沉。爭求侶,殷勤勸織,促破曉機心。攜向華堂戲斗,亭臺小、籠巧妝金。今休說,從渠床下,涼夜伴孤吟。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著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潤濕幽暗的秋草,寶釵樓外秋意正深。青苔沿著墻根伸展,忽見一個螢火蟲墜下墻陰。靜靜地聽著蟋蟀的叫聲,斷斷續續,聲聲凄涼。它并不是為了尋求伴侶,而是殷勤地督促婦女織布做衣,可謂費盡了苦心。
曾記得孩提時,小伙伴相互招呼著,提著燈籠四處搜尋蟋蟀。端水灌進蟋蟀的洞穴里,又放輕腳步仔細聽著,追尋逃跑蟋蟀的聲音。任憑月光花影鋪了滿身,獨自一個人也要追蹤。將逮到的蟋蟀興致勃勃地帶到精美的廳堂參加戲斗,與他人的蟋蟀決一雌雄,亭臺般的小籠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興已經沒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發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著我這孤獨的人哀嘆悲吟。
促織:蟋蟀。
漙(tuán):露水多。
寶釵樓:唐宋時咸陽酒樓名。
土花:青苔,苔蘚。
勸:催促。
機心:原指機巧功利之心。這里是說蟋蟀為“勸織”而煞費苦心。
灌穴:古時抓蟋蟀的一種方法,將水灌進蟋蟀穴,逼迫蟋蟀出來。
斂步:腳步很輕。
華堂:精美的廳堂。
亭臺:指盛蟋蟀的籠子
籠巧妝金:因籠子小巧而涂金色。
渠:它。
參考資料:
1、陶爾夫著 .宋詞今譯:語文出版社,1995-07:233
據姜夔《齊天樂》詠蟋蟀的小序,張鎡這首詞是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在張達可家與姜夔會飲時,聽到屋壁間蟋蟀聲,兩人同時寫來交給歌者演唱的。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668-1669頁
張鎡,字功甫,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居臨安,卜居南湖。循王張俊之曾孫。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張鎡出身華貴,能詩擅詞,又善畫竹石古木。嘗學詩于陸游。尤袤、楊萬里、辛棄疾、姜夔等皆與之交游。《齊東野語》載“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又以其牡丹會聞名于世。 ...
張鎡。 張鎡,字功甫,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居臨安,卜居南湖。循王張俊之曾孫。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張鎡出身華貴,能詩擅詞,又善畫竹石古木。嘗學詩于陸游。尤袤、楊萬里、辛棄疾、姜夔等皆與之交游。《齊東野語》載“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又以其牡丹會聞名于世。
大名客舍。元代。曹伯啟。 辭鄉彈指浹旬過,謾擬長松帶女蘿。僧室夢回愁思冗,侯門食罷強顏多。世途千里心如折,茅屋雙親鬢已皤。富貴本來勤苦得,不須彈鋏動高歌。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留云安驛詩。。郭印。 孤館幽幽一境清,晝長無事亦無營。睡頻推枕仍重起,坐久拋書卻再行。靜看檐頭蛛結網,細聽屋角鳥翻聲。閒邊日月元如此,須信人間有赤城。
題謝孝子。清代。趙良栻。 娛親仍著老萊衣,慈竹平安愿已違。北斗香焚虔午夜,西山景迫戀春暉。誠通神鬼幽蘭潔,夢入池塘寸草腓。十有八年如一日,抱鐺孺慕等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