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
柳梢青·燈花。兩漢。張林。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
詞中吟詠的油燈結花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古來題詠燈花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張林的這首詞卻能不落俗套,新穎別致,讀來饒有情味。
上片刻畫燈花,連用五個比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燈花在不斷變化中呈現出的千種姿態、萬種風情。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卑子裰Γ赴咨臒粜静荨G皟删湔f,燈蕊在不經意間結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敖鹚凇保鸹ǖ膭e名,這里形容燈花。韓愈《詠燈花同侯十一》云:“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贝朔N比喻在燈花描寫上用得是最為普遍,本詞是以它來描摹燈花初結成時的形狀。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燈花的三種不同景象?!鞍腩w安榴,一枝杏,五色薔薇”。安榴,即石榴。石榴來自西域的安國,由張騫出使時帶回,故又名安石榴。燈花越結越老,形狀不斷變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繼而大如繡球般的石榴,再變成鮮艷濃的杏花,最后變得如薔薇花般色彩絢爛斑駁?!鞍腩w”、“一枝”、“五色”,這三個數量詞,從小到大,依次遞增,既寫出了燈花的變化過程,將其各種姿態刻畫地生動形象。
上片可說是用實筆摹繪燈花由初綻到盛開的過程,下片則是以虛筆來稱贊燈花之美,簡直可稱巧奪天工。
“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濒晒?,用唐南卓《羯鼓錄》記載的唐玄宗敲擊羯鼓,催開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舉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奪造化,而本詞則反其意而用之。銀燈(釭即銀燈)。里點燃的燈芯草會結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喚,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時功能。作者從另一方面贊美燈花的富于變化,似有造化之功。“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燈蛾撲火,與蝴蝶燈花,兩者本來并不相干,但燈草既成燈花因而兼具兩者的特點。作者有意將它們聯系起來,并主要側重蝴蝶戲花的方面。因此,運筆就將蝴蝶戲花加以此附。燈花既然是花,就應是蝴蝶戲嬉之物。有趣的是,燈蛾竟然學起蝴蝶來,不斷地在燈花周圍蹁躚飛舞,作者運筆俏皮,貌似揶揄燈蛾,卻靈巧傳神地贊美了燈花的麗若群芒。
這首詞運用博喻手法,寫得奇巧生動,俏皮有趣。雖無深情遠意,但較之其他詠物詞講窮比興寄托、筆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調來,可算是別具一格,清新雋秀。
東漢人。章帝時任尚書。嘗上書言縣官經用不足,應恢復武帝時按等級給予均田之制。 ...
張林。 東漢人。章帝時任尚書。嘗上書言縣官經用不足,應恢復武帝時按等級給予均田之制。
贈老醫。明代。王恭。 賣藥囊中況有錢,長桑親訣舊曾傳。心知肘后岐黃秘,老向人間草木年。杏滿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黃發青山里,無那看云日醉眠。
江南意。明代。高啟。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學成采蓮唱,曉出橫塘上。舟小復身輕,隨風兩搖蕩。歸時曲岸傍,恰見貴游郎。輟歌欲轉棹,花淺不堪藏。將嗔卻成哂,相問那能隱。雖憐郎意深,終嫌妾家近。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煙波三十里,都是斷腸情。
曹仁憲謹榮壽 其二。元代。黃璋。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齡登九老圖?;媒鹱鞯Z,持守玉為壺。我輩蒙嘉惠,稱揚豈近諛。
即席贈任棠山。明代。楊慎。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山水友馀辭 茭白。唐代。王質。 春斑犀,秋彫胡,一年計,在江湖。赤腳白腳癯,黃鮮紅鮮圬。茭白,茭白,■人漁子手拍拍,槳芽櫓臍曉香發。